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深化研究
【6h】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深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创新点和不足

2 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深化的依据

2.1 自贸区税收协调的基本理论

2.1.1 自贸区税收协调的内容和形式

2.1.2 自贸区税收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 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深化的必要性

2.2.1 深化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要求

2.2.2 促进税收竞争健康发展的要求

3 中国与东盟诸国税制比较分析

3.1 税收基本情况比较

3.1.1 税收权限集中

3.1.2 税收收入结构不尽相同

3.1.3 宏观税负水平相差较大

3.2 税制体系比较

3.2.1 关税比较

3.2.2 间接税比较

3.2.3 直接税比较

3.3 税收征管比较

4 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成果及难点

4.1 税收协调成果

4.1.1 税收制度协调成果

4.1.2 税收管理协调成果

4.2 税收协调深化的制约因素

4.2.1 税收制度和政策因素

4.2.2 经济因素

4.2.3 政治、文化因素

5 欧盟税收协调经验及启示

5.1 欧盟税收协调过程

5.1.1 关税协调

5.1.2 间接税协调

5.1.3 直接税协调

5.2 欧盟税收协调启示

6 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6.1 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深化的思路

6.1.1 认清自贸区税收协调的实质

6.1.2 坚持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深化的原则

6.1.3 借鉴其他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成功经验

6.1.4 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深化的进程

6.2 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制度协调深化建议

6.2.1 关税协调

6.2.2 间接税协调

6.2.3 直接税协调

6.3 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管理协调深化建议

6.3.1 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征管水平

6.3.2 统一税收管辖权,避免双重征税

6.3.3 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加强多边合作

6.4 建立相关保障机制

6.4.1 建立司法保障机制

6.4.2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总结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黄金十年”,双方对其今后的发展保持相当乐观的态度。《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的签署都为自贸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十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可谓“硕果累累”:截止2012年底,双方的贸易额超4000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6倍;截止2013年上半年,累计投资额超过300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2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不论是从我国角度还是从东盟国家角度出发,该自贸区经济合作的深化都非常必要。特别地,就我国而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度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税收作为一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一国主权的象征。自贸区成员国税收上的差异和过度竞争会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阻碍。由于面临深化合作的要求,我国和东盟国家理应尽快拆除合作上的税收障碍。目前,我国与东盟的税收协调已经取得一部分成就,但是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对于此问题的继续研究仍然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绪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深化的依据、中国与东盟诸国税制比较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成果及难点、欧盟税收协调经验及启示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的政策建议。在行文中,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来研究中国和东盟税收相关制度的异同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协调过程及取得的成效,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状况、税收协调的状况等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深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