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的途径及红螯螯虾网格蛋白轻链的克隆及制备抗体的检测
【6h】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的途径及红螯螯虾网格蛋白轻链的克隆及制备抗体的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概况

1.1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发现、分离纯化及命名

1.2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形态结构

1.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传播途径

1.4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研究

1.5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宿主、动物模型及细胞系

1.6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感染增殖

2.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及研究进展

2.1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

2.2小窝/脂筏介导的内吞

2.3巨胞饮

3.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 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内吞抑制剂的细胞毒性分析

2.2WSSV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造血组织细胞,而非小窝/脂筏介导的内吞途径

2.3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的过程中发生酸化

2.4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需要dynamin的参与

2.5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需要胆固醇参与

2.6共定位分析

3.讨论

第二部分 红螯螯虾网格蛋白轻链的克隆及制备抗体的检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红螯螯虾网格蛋白轻链cDNA的扩增,3’RACE和5’RACE

2.2序列分析

2.3进化树构建

2.4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分析

3.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属线形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是一种环状双链 DNA病毒,能感染对虾、螯虾等各种虾类。该病毒宿主范围广,传染力强,致死率高,是养殖虾类的主要病原,但目前该病毒的对宿主细胞的侵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通过不同的内吞抑制剂及内吞标志物,对 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此外,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细胞的网格蛋白轻链cDNA进行克隆,并制备得到了特异性的抗体。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对 WSSV的感染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对虾养殖业中 WSSV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科学的依据。
  (1)借助相关的内吞途径抑制剂及内吞标志物,研究WSSV进入造血组织细胞的相关内吞途径。结果表明,网格蛋白抑制剂Chlorpromazine(CPZ)能有效地抑制WSSV侵染,并且与转铁蛋白及网格蛋白共定位,说明WSSV是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造血组织细胞。此外,在内吞的过程中,需要dynamin和细胞膜上胆固醇的参与,并且需要经过酸化。
  (2)克隆得到红螯螯虾网格蛋白轻链的 cDNA全长,并将其命名为 CqCLC(Genbank登录号为KR075008)。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网格蛋白轻链进化距离较近。此外,在其蛋白序列中选择抗原性较好的片段合成多肽,并以此制备单克隆抗体,而后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从中筛选出具有特异性的抗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