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旱农牧交错带耕种和围栏放牧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6h】

干旱农牧交错带耕种和围栏放牧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材料及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独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围栏放牧是被广泛推荐的一种保护性草地利用方式,开垦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带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关于这两种利用方式在干旱农牧交错带对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结构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以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对围栏放牧和耕种两种利用方式下草原土壤有机碳动力学和团聚体稳定性进行了定量研究,以评价耕种和围栏放牧对农牧交错带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较,围栏放牧22年草地土壤0-20cm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20﹪;土壤粗(0.1-2mm)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6﹪,年轻(0.05-0.1mm)有机碳含量降低了19﹪,稳定有机碳(0.05-0.1mm)含量增加了27﹪;浓酸提取碳水化合物碳含量增加了22﹪,稀酸提取碳水化合物碳含量增加了15﹪,热水溶提取碳水化合物碳含量增加了16﹪;矿化碳(在51天培养期间释放出的碳)含量增加了30﹪,但是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化不明显。耕种40年后虽然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粗(0.1-2mm)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年轻(0.05-0.1mm)有机碳含量降低了22﹪,土壤稳定有机碳(0.05-0.1mm)含量增加了8﹪;浓酸提取碳水化合物碳含量降低了13﹪,稀酸提取碳水化合物碳含量降低了19﹪,热水溶提取碳水化合物碳含量降低了21﹪;矿化碳(在51天培养期间释放出的碳)含量降低了16﹪,微生物量碳含量降低了30﹪。上述结果说明,与传统放牧(自由放牧)相比较,围栏轮牧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以及微生物活性的增强,而开垦耕种虽然使干草原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微生物活性显著降低。 2.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较,围栏放牧利用方式对>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不明显,耕种利用方式使>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74﹪,团聚体稳定率降低了77﹪,平均重量直径降低了90﹪,表明干旱农牧交错带耕种对草原土壤结构稳定性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3.与总有机碳相比较,碳水化合物碳含量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结构稳定率和平均重量直径更相关;而在所提取的三个碳水化合物组分中,稀酸提取碳水化合物与团聚体稳定性最相关,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土壤中,稀酸提取碳水化合物在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上起主要作用。这一结果表明,耕种导致的土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尤其是稀酸水解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显著降低,是土壤结构稳定性显著降低的最直接原因。 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干旱农牧交错带耕种导致土壤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结构稳定性显著降低,由此导致土壤易蚀性增加,因而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而围栏放牧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因而相对而言是一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