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丰产稳定性及其穗部性状通径研究
【6h】

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丰产稳定性及其穗部性状通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甘肃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认定和使用授权书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国内玉米生产及应用状况

2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必要性

3对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丰产、稳产性的研究

4对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通径效应研究

5对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栽培技术研究

第二章试验区自然生态概况及试验材料

2.1试验区自然生态概况

2.2试验地点与材料

2.2.1供试地点

2.2.2供试材料来源

2.2.3供试材料特性

第三章试验方案

3.1丰产性、稳定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通径研究试验

3.1.1试验设计

3.1.2试验记录与测定项目

3.2密度试验

3.2.1试验设计

3.2.2试验记录与测定项目

3.3统计分析与方法

3.3.1丰产性分析方法

3.3.2稳定性分析方法

3.3.3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方法

3.3.4密度试验分析方法

第四章结果与分析

4.1产量结果的丰产性分析

4.2各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4.2.1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分析

4.2.2用适定性参数分析

4.2.3用回归系数法分析

4.2.4用高稳系数法分析

4.2.5小结

4.3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效应分析

4.3.1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4.3.2玉米穗部性状与籽粒产量通径分析

4.3.3小结

4.4密度试验结果分析

4.4.1直观分析

4.4.2方差分析

4.4.3小结

第五章讨论

5.1丰产性稳定性讨论

5.2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效应讨论

5.3密度试验讨论

第六章结论

6.1研究主要结果

6.1.1筛选出了既高产又稳定的粮饲兼用型品种

6.1.2进行了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6.1.3进行栽培技术研究,确定出了最适宜种植密度

6.2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2003年引入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16个为供试种,以中单2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区、泾川县、庄浪县等地进行丰产性、稳定性试验。在平凉农业学校试验场进行栽培技术。用不同的方法对这16个玉米新品种在平凉市的丰产性、稳定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对其穗部9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通径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其丰产性分析,筛选出了高产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5个,将它们的单产、比对照增产率、主效应值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①C9904(V9)、12695.1Kg/hm2、20.6﹪、2.88>②沈单l6(V8)、12160.1Kg/hm2、15.53﹪、1.82>③沈单10号(V1)、12145.1Kg/hm2、15.39﹪、1.78>④金穗2001(V16)、12060.0Kg/hm2、14.58﹪、1.61>⑤协单969(V4)、11600.1Kg/hm2、10.21﹪、0.7。 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对它们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稳定性有较大差异。在高产的5个品种中,沈单10号(V1)高产稳产(其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等相对比较小),是个较理想的杂交品种。可在本区大面积种植。其它的几个品种稳定性比较差。其中金穗2001(V16)稳定性最差(其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等相对比较大)。它们对环境条件特别敏感,具有特殊适应性,一旦有适应其生长的优越环境条件,它们就能获得高产,一旦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减产严重。将它们的稳产性排列如下:沈单10号(V1)>协单969(V4)>C9904(V9)>沈单16(V8)>金穗2001(V16)。C9821(V14)是这16个品种中稳定性最好的品种,但产量较低(11325.0Kg/hm2),比对照增产达到7.60﹪,主效值为0.15,环境好坏对其影响不大,其不仅可以在山区大面积种植,在育种时,还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基本材料。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不同的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选择种植不同丰产性、稳定性的品种,以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穗长等9个性状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玉米穗长与籽粒产量达到0.01的极显著正相关(r=0.6816**)。果穗粗、秃顶长与秃顶率与籽粒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通径研究结果表明,穗部各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玉米果穗行粒数对子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P=0.4981),其次是出籽率(P=0.4797)、穗轴粗P=0.4590、穗长(P=0.4040)、百粒重(P=0.2792)等。所以,在粮饲兼用型玉米高产育种中,要高度重视果穗行粒数、出籽率、穗轴粗、穗长、百粒重等好的类型。对果穗粗、秃顶长与秃顶率等性状的选择可适当放宽标准。同时,也要注意到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把杂交种的各农艺性状协调到最佳程度。 通过栽培技术研究确定,豫玉22号,长城9904、沈单10号在本市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金穗2001适宜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且以地膜覆盖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