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节水型都市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典例
【6h】

节水型都市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典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区域水资源状况

2.2区域用水结构分析

2.3区域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

3.1区域降水及分布特点

3.2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

3.3主要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主要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评价

4.1试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节水型都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策

5.1通州区种植业结构趋势分析

5.2通州区种植业耗水状况分析

5.3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典例,通过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主要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定位试验与调查分析,并结合通州区节水型种植业发展趋势与都市农业发展目标,探讨节水型都市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途径。主要结果如下: 1、近年来,通州区自然降水呈逐年下降趋势,且降水季节发布及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7、8月间;区域可供利用地表水较低,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降水入渗量为1.56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96亿m<'3>;区域总供水量为2.86亿m<'3>,远高于可利用地下水的最大量。农业占该区域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2/3,其中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的90%以上。 2、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型下各种作物的需水与自然降水耦合度差别较大,但各作物间的耦合度相对排序基本一致。各年型下春播粮食作物的耦合度都相对较高,其后依次为春播蔬菜作物、草类作物和果树类作物;而秋播作物冬小麦和大白菜的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耦合度最低,其水分生态适应性较差。 3、对主要作物水分利用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露地蔬菜类作物的耗水量最高,其后依次为果树类作物、草坪类作物和粮食类作物,温室蔬菜类作物耗水最低。粮食类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中间作作物要高于单作作物;蔬菜、果树类作物中温室蔬菜的水分利用效率要高于露地蔬菜和果树类作物。各类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益依次为温室蔬菜、果树类作物、露地蔬菜和粮食类作物。 4、以建立节水型种植业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以水定需,对现有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三套调整方案中,方案1耗水量和灌水量都较现行方案低5.5%和2.7%,方案2的水分利用效益要比现行方案高28.5%,方案3的水分利用效益要比现行方案高31.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