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土壤系统碳平衡定量研究
【6h】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土壤系统碳平衡定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

第二章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域及自然概况

2.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3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三章主要数据及相关参数

3.1历年来农产品产量数据

3.2主要相关参数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植被碳库及其分配状况

4.2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输入量

4.3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植物-土壤系统碳平衡状况

4.4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4.5讨论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主要研究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为了从宏观角度定量分析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土壤系统碳平衡,选择北京市四种主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大田(小麦-玉米轮作)、蔬菜地、果园和牧草地,通过分析1986-2005年在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固碳及其分配情况、土壤有机碳输入量、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植物-土壤系统碳平衡状况,并得到以下结果: 在这四种主要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每年植物固碳总量及土壤有机碳输入总量的变化趋势均与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相一致,且年均总量均为大田>蔬菜地>果园>牧草地,其植物年均固碳量分别为247.26、38.49、22.33、10.73万t C,土壤有机碳年均输入量分别为110.96、25.78、7.95、6.61万t C,土壤有机碳每年的增加量分别为:30.95、6.73、2.30、1.32万t C。 通过对植物-土壤系统碳平衡的计算,大田、果园、牧草地对大气而言表现为碳汇,其强度范围为3.24-5.33 t C·hm<'-2>,且果园的固碳强度高于牧草地,牧草地又高于大田:蔬菜地对大气而言表现为碳源,其强度为-5.51 t C·hm<'-2>。 通过对大田、牧草地和果园三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析,在0-10 cm土层中,大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为11.35 g·kg<'-1>,种植年限为26年的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了20.56 g·kg<'-1>;不同种植年限的牧草地和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大田,且有机碳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10-20 cm 土层中,仍然是种植26年的果园土壤达到最高值14.00g·kg<'-1>;不同种植年限的牧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大田,但不同种植年限之间没有差异:果园中种植3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田,而其它的均高于大田,且种植26年的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手种植11年的果园土壤。

著录项

  • 作者

    耿耿;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 学科 植物营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敬国;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153.61;
  •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利用; 植物固碳; 土壤有机碳; 碳平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