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牛肉供应现状与肉牛业发展潜力分析
【6h】

北京市牛肉供应现状与肉牛业发展潜力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全国牛业的发展概况和现状

1.1.1全国养牛业的存出栏数

1.1.2全国肉类消费结构变化及牛肉的人均消费状况

1.1.3全国牛肉的进出口情况

1.2北京市肉牛业发展概况

1.3课题目的意义

1.4技术路线

1.5研究方法

第二章北京市牛肉消费、生产、加工与销售

2.1北京市的概况

2.2牛肉的消费

2.2.1北京市牛肉的消费量

2.2.2北京市居民购买牛肉的渠道

2.2.3北京市牛肉消费方式

2.3肉牛的生产

2.3.1肉牛生产链的组成及生产者类型划分

2.3.2北京市肉牛饲养规模

2.4肉牛屠宰加工与销售

2.4.1肉牛的屠宰加工

2.4.2牛肉的销售渠道

2.5各个流通环节对牛肉价格的影响

2.5.1传统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牛肉增值分析

2.5.2现代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牛肉增值分析

第三章影响北京市肉牛业发展的综合因素及其发展潜力分析

3.1北京市肉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3.1.1杂交改良盲目性大,良种率低,个体平均产肉少

3.1.2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3.1.3牛肉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3.1.4肉牛的生产及屠宰加工缺少必要的标准作为参考

3.1.5缺乏对肉牛业的组织和整体调控能力

3.2北京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因素

3.2.1北京市发展肉牛业有良好的政策支持

3.2.2北京市有好的科技研发队伍

3.2.3北京市有良好的品种基础

3.2.4北京市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3综合发展的潜力分析

3.3.1大力发展种业

3.3.2规范肉牛饲养,增加农民收入

3.3.3发展特色肉牛养殖

3.3.4多渠道开发生产模式

3.3.5建立与全国对接的胴体分级体系,提高肉的质量稳定性

3.3.6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保证生产牛肉的健康、安全

第四章结论及建议

4.1主要结论

4.2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北京市肉牛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从1983年全市生产出售肉牛6061头,发展到2003年出栏29.84万头。1994年-2003年的十年是北京市肉牛业快速发展时期,出栏数由12.89万头增加至29.84万头,出栏量翻了一番。目前,肉牛业已成为北京畜牧业草食家畜中三大支柱之一,形成以易地育肥为主要生产形式的经营模式,近年又有卓宸、御香苑、金维福仁等多家大型肉牛屠宰场投产,通过现代化屠宰、分割、排酸及其他深加工技术使产品质量和牛肉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北京市牛肉已经开始陆续进入中东和欧洲市场。从2000年开始,每月出口量可达50余吨,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尽管北京市肉牛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走访相关业务部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目前北京市牛肉供应现状,对肉牛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北京市肉牛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北京市的肉牛养殖数量少,规模化程度水平低:传统的个体屠宰户及屠宰场仍占有北京市肉牛市场的70%份额,人们购买牛肉的渠道仍以早市和农贸市场为主。虽然北京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肉牛业,例如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人员云集、肉牛品种基础好、市场空间广阔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杂交改良盲目性大、个体平均产肉少、产品质量不稳定、牛肉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肉牛的生产及屠宰加工缺少必要的标准作为参考等,这些不足之处都严重制约了北京市肉牛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肉牛种业、发展特色肉牛养殖、多渠道开发生产模式、建立与全国对接的胴体分级体系、建立肉牛生产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是未来北京市肉牛业的发展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