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土地储备制度探讨——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
【6h】

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土地储备制度探讨——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研究动态

1.3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我国现行土地储备制度概述

2.1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

2.2我国土地储备的不同制度模式

2.3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储备的政策目标

2.4我国土地储备实践的绩效

第三章土地储备制度的公共管理分析

3.1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土地储备制度

3.2发达国家城市土地储备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3土地储备制度的公共管理目标

第四章苍南县土地储备实践

4.1苍南县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

4.2苍南县土地储备的运作模式

4.3苍南县土地储备的产权机制

4.4苍南县土地储备的融资机制

4.5苍南县土地储备的供应与价格机制

4.6苍南县土地储备的收益分配机制

4.7苍南县土地储备的运行效果

4.8苍南县土地储备制度缺陷和弊端

第五章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政策建议

5.1构筑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合理制度模式

5.2健全土地储备法律体系

5.3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控和导向作用

5.4完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土地储备制度实质上是政府对城市土地实行公共管理和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在收购储备土地过程中,会引起土地产权关系的转移和土地收益重新分配,尤其是如何保证政府行为的公共管理目标实现,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关键。 本文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文字叙述与图表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在概述我国现行土地储备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产权理论对土地储备制度进行公共管理分析,阐述了土地储备制度的公共管理目标:一是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用地,二是保证政府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三是合理有效配置国土资源。并以苍南县土地储备实践为例,研究土地储备的产权机制、融资机制、供给与价格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运行效果,对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土地储备制度缺陷的原因进行剖析。针对土地储备法律体系不健全、土地收购储备目标的偏离、土地储备机构具有双重身份、土地储备调控市场乏力、土地储备范围任意扩大、土地收购价格内涵界定不清等制度缺陷和弊端,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土地储备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构筑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合理制度模式、健全完善土地储备法律体系、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完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等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