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祁连山(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
【6h】

祁连山(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研究进展与趋势

1.1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1.1全球碳循环

1.1.2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1.1.3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1.1.4温室效应

1.1.5土壤碳与气候变化

1.2土壤碳研究现状

1.2.1土壤碳贮量和分布

1.2.2土壤碳动态

1.2.3影响土壤碳的因素

1.3我国土壤有机碳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变化的研究现状

1.4我国温带祁连山林区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

第二章研究内容和试验设计

2.1研究目标和内容

2.2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3技术路线

2.4样地选择

2.5试验方法

2.5.1土壤有机碳输入

2.5.2土壤有机碳输出

2.5.3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动态

第三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

3.1植被活体生物量碳贮量及分配

3.1.1活体地上部分生物量碳贮量

3.1.2植物地下根系生物量碳贮量与分配

3.1.3讨论

3.2植物残体碳库贮量、组成与形成

3.2.1植物残体碳库贮量与组成

3.2.2植物残体碳库形成

3.2.3讨论

3.3植物残体碳库分解

3.3.1地上细残体碳库分解

3.3.2地下细残体碳库分解

3.3.3粗残体碳库分解

3.3.4讨论

3.4小结

第四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输出特征

4.1土壤呼吸

4.1.1土壤呼吸时间动态

4.1.2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分离量化

4.1.3土壤异养呼吸和根系自养呼吸的年通量

4.1.4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

4.1.5讨论

4.2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土壤水运动

4.2.1水分运动对土壤有机碳输入的影响

4.2.2土壤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碳

4.2.3讨论

4.3生物量收获对生物量碳的迁移

4.3.1生物量碳收获与残体碳遗留

4.3.2收获时间特征

4.4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迁移

4.4.1土壤有机碳年侵蚀迁移量

4.4.2讨论

4.5小结

第五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贮量、动态和综合评价

5.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变化

5.1.1土壤有机碳含量

5.1.2土壤有机碳密度

5.1.3讨论

5.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年通量

5.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周转期

5.4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动态综合评价

5.4.1不同植被类型中碳源、汇分析

5.4.2增加土壤碳汇措施

5.5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贮量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及影响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引起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化石燃料碳库的改变,由于土地利用变化而引起植被类型的变化是影响地球环境系统主要的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科学地阐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规律是认识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关键。
   本文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水林区设立研究样地,采用相邻样地比较的方法,即在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a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几种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碳的输入、输出、储量差异,对天然林转变成农田或草地,以及农田或草地更新造林后的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效应和机理进行综合的研究,并对不同植被类型中碳源、碳汇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初步提出增加温带地区土壤碳汇的措施,为深入阐明我国温带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规律,及进一步研究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提供一定依据。
   本研究在提供祁连山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大量实测数据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的研究框架和基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植被类型中,从天然林到农田和草地,植被活体碳库、残体碳库、残体碳库贮量和残体分解量减少。农田和草地造林后,在一定时间后活体碳、残体碳库及分解量增加,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增加。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具有明显昼夜与季节变化,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关系密切。野外土壤呼吸过程比较复杂,不能完全反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释放的变化。天然林变成农田或草地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遗留的残体碳减少,土壤侵蚀碳迁移增加。农田或草地造林后可溶性有机碳增加,生物量收获与残体遗留量增加,土壤侵蚀碳迁移减少。
   天然林变成农田或草地后,土壤有机碳贮量降低;农田或草地造林后,土壤有机碳贮量增加。植被类型变化主要改变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同一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土壤有机碳库汇、源功能体现在土壤有机碳贮量、稳定性大小及输入、输出的强度方面。天然林和人工林系统碳贮量汇较大。土壤有机碳变化过程源、汇方面,天然林表现为碳汇大于碳源,而农田和草地则表现为碳源大于碳汇,人工林也有较小的汇功能。增加土壤有机碳汇途径包括增加有机碳输入、减少输出及增加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著录项

  • 作者

    常宗强;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学科 自然地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冯起;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森林土壤分析;
  • 关键词

    土壤有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