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环芳烃在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艺中的污染特征研究
【6h】

多环芳烃在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艺中的污染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 言

1.1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

1.2 多环芳烃的危害

1.3 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

1.4 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可能来源

1.5 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控制技术与去除方法

1.6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食用植物油中16种多环芳烃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油厂毛油及精炼工艺点样品中多环芳烃污染程度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讨论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地区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建立了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PAHs)凝胶色谱-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多环芳烃在食用植物油中的污染特征,并对食用植物毛油工艺和精炼工艺进行采样,从而研究其在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艺中的含量变化。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了同时检测食用油中16种PAHs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散固相萃取(DSPE)-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并评价了橄榄油等七种常用食用植物油中16种多环芳烃的基质效应,发现16种PAHs在不同植物油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基质增强效应。该方法食用植物油中16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回收率为60.9%–104.3%,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限(LOD)以3倍信噪比估算,定量限(LOQ)以10倍信噪比估算,分别为0.001μg/kg–0.25μg/kg和0.004μg/kg–0.83μg/kg。
  (2)调查了5个食用植物油毛油加工工艺中多环芳烃浓度水平的变化,发现在花生毛油和大豆毛油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增高,可能与毛油加工工艺中炒制温度与炒制时间有关。
  (3)调查了7个食用植物油精炼加工工艺中多环芳烃浓度水平的变化和迁移规律,在以“脱胶-脱酸-脱色-脱臭”为主要关键流程的油脂精炼工艺中,发现在脱臭后的二级油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较毛油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显著降低,表明精炼工艺对多环芳烃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根据精炼过程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确定毛油工艺和脱酸工艺为主要关键控制点。
  (4)北京地区市场上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调查表明,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污染较为普遍,食用植物油样品中∑16PAHs浓度为1.46μg/kg–303.16μg/kg,∑16PAHss在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中平均浓度的高低顺序为芝麻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调和油>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8PAHs/∑16PAHs的比值为0.08μg/kg–0.32μg/kg,远低于1,表明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对北京地区居民的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
  以上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食用植物油中普遍存在,但在品牌植物油中浓度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在现有的毛油加工工艺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多环芳烃,因此毛油的质量对成品油来说至关重要,现有的精炼工艺对毛油中的多环芳烃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