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密云水库上游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6h】

密云水库上游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表

声明

第一章密云水库水质研究概述

1.1密云水库的污染物来源

1.1.1降水径流

1.1.2网箱养鱼

1.1.2沉积物释放

1.2密云水库水质主要污染物及分布

1.2.1氮及其分布

1.2.2磷及其分布

1.2.2重金属及其分布

1.3密云水库水质动态变化及预测

1.3.1水质参数的变化

1.3.2水生生物动态变化

1.3.3水质变化动态

1.3.4水质预测动态

第二章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2.1研究区域

2.2研究目的

2.3试验设计

2.4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三章密云水库上游主要河流入库河段水质参数季节变化特征

3.1 pH的季节变化

3.2硝态氮、总氮的季节变化

3.3总磷的季节变化

3.4化学需氧量(COD)的季节变化

3.5电导率(EC)的季节变化

第四章密云水库上游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4.1硝态氮、总氮时空分布

4.1.1潮河硝态氮、总氮时空分布

4.1.2白河硝态氮、总氮时空分布

4.1.3安纯沟硝态氮、总氮时空分布

4.1.4清水河硝态氮、总氮时空分布

4.2总磷时空分布

4.2.1潮河总磷时空分布

4.2.2白河总磷时空分布

4.2.3安纯沟总磷时空分布

4.2.4清水河总磷时空分布

4.3化学需氧量(COD)时空分布

4.3.1潮河COD时空分布

4.3.2白河COD时空分布

4.3.3安纯沟COD时空分布

4.3.4清水河COD时空分布

4.4电导率时空分布

4.4.1潮河EC时空分布

4.4.2白河EC时空分布

4.4.3安纯沟EC时空分布

4.4.4清水河EC时空分布

第五章结论

5.1不同河流对水库污染物的入库负荷

5.2密云水库上游主要的污染源

5.3水库上游河流水质时空分布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2006年1月至12月,严格按照地表水布点和采集标准,在潮河、白河、安纯沟和清水河主河道上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点,每个监测点用GPS定位,每月月初采集水样。通过对水质数据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得到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不同河流污染物的入库负荷通过对入库河流潮河、白河和清水河的入库河段连续的水质监测,同时结合多年的径流量,初步认为:密云水库总氮和总磷的入库负荷主要是来自潮河和白河,其次为清水河;水库的COD入库负荷主要来自潮河和白河,且白河要高于潮河,清水河最低。各种入库离子总量主要是来自于潮河、白河,其次为清水河。潮河、白河和清水河入库河段的总氮年均值分别为5.09mg/L、2.05mg/L和1.47mg/L,总磷年均值分别为11.54μg/L、12.84μg/L和4.75μg/L,COD年均值分别为5.8mg/L、7.4mg/L和7.8mg/L,电导率年均值分别为320μs/cm、250μs/cm、258μs/cm。 2.密云水库上游的主要污染源通过对水库上游河流主要污染源连续的监测,明确了水库上游的污染源主要有(1)农业生产活动是重要的污染源。潮河流域集约化程度高的农业生产活动是重要的污染源,表现为入库河段总氮、硝态氮、总磷和COD年均值比较高,分别为5.09mg/L、4.86mg/L、11.5μg/L和5.8mg/L。(2)城镇生活污水是非常明显的污染源。丰宁县城东环排污口总氮、总磷、COD和EC的年均值分别为41.99mg/L、1613.24μg/L和213mg/L和1007μs/cm,且有机氮为总氮的主要形态。(3)流水养殖也是一类污染源。清水河金水湾养鱼池排水口总氮、总磷、COD和EC的均值分别为1.92mg/L、1.74mg/L、19.67μg/L和327μs/cm。 3.密云水库上游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通过对河流所有监测点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分析,掌握了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水质的时空变化因河流而异,全年看来,氮、磷和EC整体表现为夏季较低,其他时间较高的特点,但是不同河流之间由于地域的差异导致了浓度具体较低的月份是不同的。夏季时主要由于大量降雨的稀释作用,以及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了氮、磷和EC的降低。 整个流域看来,潮河支流—安纯沟的硝态氮、总氮比其他河流要高,特别是在监测点排水沟,全年的硝态氮和总氮都较高,这主要是来源于农田化肥的流失和渗漏。潮河的硝态氮、总氮要高于白河,这是由于潮河的集约化农业要高于白河,而白河的COD要高于潮河,是由于白河的旅游景点等居住区较多,有机物输入高于潮河。清水河的氮、磷、COD和EC要低于其他河流,这主要是由于清水河主要为自然植被覆盖为主的山林地,农业生产活动要低于其他河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