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地区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分离及敏感药物的应用
【6h】

吉林地区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分离及敏感药物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病原学研究进展

1.1.1无乳链球菌

1.1.2金黄色葡萄球菌

1.1.3大肠杆菌

1.2乳房炎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2.1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

1.2.2乳汁细胞学检查

1.2.3化学检测法

1.2.4物理学方法

1.2.5其他方法

1.3治疗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

1.3.1抗生素疗法

1.3.2中药疗法

1.3.3其他疗法

1.4预防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

1.4.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工作

1.4.2免疫预防

1.4.3定期检查牛群的健康情况

1.4.4转基因技术

1.5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的准备

2.1试剂

2.2培养基

2.2.1常用培养基

2.2.2部分培养基的制备

2.3试验菌株

2.4主要仪器

2.5药敏纸片

第三章 牛奶样品常见病原菌分离和生化鉴定

3.1牛奶样品的采集

3.2细菌分离培养

3.2.1细菌分离培养过程

3.2.2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3.3染色镜检

3.4生化鉴定

3.4.1溶血试验

3.4.2糖发酵分解试验

3.4.3过氧化氢试验

3.4.4三糖铁试验

3.4.5血浆凝固酶试验

3.4.6吲哚试验

3.4.7甲基试验(M.R.试验)

3.4.8维培试验(V.P试验)

3.4.9硫化氢试验

3.4.10 CAMP试验

3.4.11 6.5%氯化钠试验

3.4.12马尿酸试验

3.5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3.5.1对第Ⅰ类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3.5.2对第Ⅱ类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3.5.3对第Ⅲ类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第四章 药物敏感试验及敏感药物的选择

4.1敏感药物的选择

4.2敏感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讨论及体会

5.1细菌分离结果与分析

5.2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5.3敏感药物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5.4对奶牛乳房炎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应作到防患于未燃

5.5不能忽视隐性乳房炎的危害

5.6治疗奶牛乳房炎应采用全身治疗结合局部用药的方式

5.7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诸多问题

5.8中药和西药联合是以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趋势。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乳房炎是乳腺受到病原微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一种炎性反应。乳房炎主要发生于奶牛,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影响牛奶产量和品质,造成产奶量大幅度下降,牛奶品质低劣,使奶牛业经济效益降低;二是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底,全国奶牛总存栏量达1063万头,而据调查表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高达33.4%,隐性乳房炎奶牛平均头阳性率为73.91%,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多亿元人民币。在美国,乳房炎的发病率也与中国接近。不难看出,奶牛乳房炎正在严重制约着我国乃至全世界奶牛业的发展。 国内外对奶牛乳房炎病原检测及防治方面的报道很多,而近几年在吉林地区关于奶牛乳房炎病原分布及防治方面的报道则较少。本文通过对吉林地区数家奶牛场中的数十头奶牛采集牛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了部分常见致病菌,并对其进行了药敏试验,确定了敏感药物。最后科学的选择敏感药物实施临床应用,根据临床防治效果制定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吉林地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必要的参考。试验结果如下: 1.通过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确定三种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 2.通过药物敏感试验,确定蒽诺沙星,诺氟沙星,氨苄青霉素和新霉素属于高敏药物。 3.经过临床疗效验证,确定出适合吉林地区治疗乳房炎有效的治疗方案。即NOR(肌肉注射),AMP(肌肉注射),MV(乳房内灌注)疗效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