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晋北半干旱区免耕对土壤水、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6h】

晋北半干旱区免耕对土壤水、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

1.2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1.2.1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1.2.2保护性耕作对壤水分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

1.2.3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结构、温度和肥力的影响

1.2.4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5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

1.2.6保护性耕作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

1.3技术路线

第二章研究方法

2.1研究地点概况

2.2研究方法

2.2.1试验设计

2.2.2观测内容

2.2.3试验数据处理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免耕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1.1免耕对土壤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3.1.2免耕对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3.2免耕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2.1免耕对玉米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3.2.2免耕对非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影响

3.3免耕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3.1免耕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3.3.2免耕对玉米萎蔫的影响

3.3.3免耕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3.3.4免耕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3.3.5免耕对玉米产量结构因素的影响

3.3.6免耕对玉米阶段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针对晋北地区土壤沙化、退化等问题,以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定位研究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神溪灌溉试验站,对传统翻耕(C<,0>)、留茬免耕(C<,1>)和覆盖免耕(C<,2>)3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以下初步结论. 一、不同免耕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与传统翻耕(C<,0>)相比,留茬免耕(C<,1>)土壤温度前期略有降低,后期升高,但差异很小.而覆盖免耕(C<,2>)在玉米生长前期可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尤其是拔节期以前,拔节期以后,玉米叶片增多,其降温幅度减小,到了玉米叶片全部覆盖地表时,降温幅度更小,甚至略高于翻耕(C<,0>),并且这种差异随着土壤深度加深逐渐减小.从日变化看,覆盖免耕(C<,2>)与传统翻耕(C<,0>)相比,从日变化看,覆盖免耕(C<,2>)与传统翻耕(C<,0>)相比,白天具有降温作用,夜间具有保温效应,白天差异较大,夜间差异较小. 二、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不同.在2004年玉米生长发育初期阶段(5~6月),3种耕作方式0~280cm土壤平均水分含量为传统翻耕(C<,0>)>留茬免耕(C<,1>)≈覆盖免耕(C<,2>),到了中后期覆盖免耕(C<,2>)>留茬免耕(C<,1>)≈传统翻耕(C<,0>).在2005和2006年玉米生长季,由于覆盖免耕具有较高的初始含水量,同时地表覆盖有效降低了土表水分蒸发,所以覆盖免耕(C<,2>)在整个生长季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其它2个处理.在玉米非生长季,土壤水分平衡主要受降水和地表蒸发的影响,留茬免耕(C<,1>)和翻耕(C<,0>)差异不大,覆盖免耕(C<,2>由于地表秸杆覆盖,有效地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土壤休闲蓄水量,与传统翻耕(C<,0>)相比,在2004~2005年休闲季(0~100cm深度)多蓄水8.8mm,在2005~2006年休闲季,多蓄水11.3mm. 三、不同耕作方式改变了土壤水热状况,从而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不同影响.与传统翻耕(C<,0>)相比,覆盖免耕(C<,2>)春季土壤温度回升缓慢,造成玉米出苗缓慢,出苗率降低、苗期生长较弱、生育期滞后、株高较小、光合、蒸腾作用变弱.到了拔节期以后由于土壤温度不再是生长发育限制因子,土壤水分对于玉米生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覆盖免耕(C<,2>)玉米长势逐渐超过翻耕(C<,0>),具体表现在株高变高,玉米叶片光合和蒸腾速率增加.就产量来看,与传统翻耕相比,覆盖免耕玉米百粒重提高,果穗粗壮、秃顶变短、籽粒产量以及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明显提高;留茬免耕与传统翻耕相比,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不大. 四、不同耕作方式改变了玉米耗水规律.在苗期和拔节期覆盖免耕(C<,2>)显著降低了农田蒸散量,就整个生育期来看,在2004和2005年覆盖免耕(C<,2>)ET和Kc均较其它2种耕作方式显著降低,在2006年干旱年份,3种处理ET差异不大.与传统翻耕(C<,0>)相比,免耕提高了玉米产量,降低了玉米耗水,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覆盖免耕(C<,2>)提高幅度较大,2005和2006年分别提高了24.9﹪、24.8﹪.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