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种群的生物学及其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6h】

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种群的生物学及其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引言

1.Bt的开发与应用

2.害虫对Bt的抗性

2.1抗性的生化机制

2.2抗性的遗传基础

2.3抗性的分子基础

3.转Bt基因抗虫作物应用

4.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

5.害虫对Bt作物抗性治理策略

5.1高剂量/避护所策略

5.2其他抗性治理策略

6.本项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抗性种群生物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1.3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亚洲玉米螟Bt玉米抗性种群在人工汰选饲料上的生存力

2.2 Cry1Ab抗性亚洲玉米螟种群对Bt玉米的抗性

2.3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的交尾竞争力

2.4抗性种群的抗寒能力-过冷却点

3.讨论

第三章 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1.3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抗性水平及其遗传方式

2.2 Cry1Ab和Cry1Ac的交互抗性研究

2.3抗性遗传的稳定性分析

3.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是我国转Cry1Ab杀虫蛋白基因Bt抗虫玉米的主要靶标害虫,大面积种植转单一基因的Bt玉米有可能会引发亚洲玉米螟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只有实施合理的抗性治理对策,才能使这一现代化技术成果得以持久的利用.深入研究抗性种群的生物学和遗传规律,是制定抗性治理计划、实施合理的抗性治理措施的基础.本论文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首次就亚洲玉米螟对Cry1Ab杀虫蛋白抗性的种群生物学和抗性遗传规律以及与Cry1Ac杀虫蛋白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通过饲料混合法以Cry1Ab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进行室内汰选38代,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平均蛹重明显下降.用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MON810玉米对Cry1Ab抗性种群连续4代生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不能在MON810玉米的心叶和苞叶上存活,但是能够在花丝上完成幼虫期并化蛹和繁殖后代,首次用转基因作物离体生测的方法发现了室内汰选的亚洲玉米螟抗性种群可以在MON810花丝上完成幼虫发育历期.在羽化期相同的条件下,抗、感种群雄蛾间交尾竞争力没有显著差异,抗、感雌蛾对敏感雄峨的竞争力差异不显著,但对抗性雄蛾的竞争力,抗性雌蛾显著强于敏感雌蛾.当环境中抗性雄蛾的种群密度相对高时,发生抗性种群内交尾的概率要高,将增加亚洲玉米螟对Bt玉米产生抗性的风险.抗、感种群的交尾日活动节律一致.抗、感种群非滞育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而抗性种群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及F<,1>代约1~2℃.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种群、敏感种群及其正反交F<,1>和Cry1Ac抗性种群对Cry1Ab的毒力回归曲线;同时测定了Cry1Ab、Cry1Ac抗性种群以及敏感种群对Cry1Ac的敏感水平.从LC<,50>计算正反交的DLC(抗性基因显性水平)分别为0.22和0.63,这表明目前亚洲玉米螟对杀虫蛋白Cry1Ab的抗性遗传为受母性影响的不完全隐性遗传.以Bt玉米花丝作为衡量标准,对抗性种群和对照种群及其F<,1>代进行生测,结果表明其有效显性为完全隐性遗传(D<,ML>=0).MON810花丝中Cry1Ab蛋白表达量足以杀死杂合个体,符合高剂量加庇护所的要求.比较不同种群对Cry1Ab和Cry1Ac的毒力回归曲线和LC50可以看出,以Cry1Ab汰选的对Cry1Ab产生了107倍抗性的Cry1Ab抗性种群,对Cry1Ac产生了10.4倍的抗性;以Cry1Ac汰选对Cry1Ac产生了14.0倍抗性的Cry1Ac抗性种群,对Cry1Ab产生了约6倍的抗性.这说明亚洲玉米螟对Cry1Ac和Cry1Ab存在着很强的交互抗性.Cry1Ab抗性种群去掉选择压后,在普通饲料上连续饲养3代后,幼虫发育历期开始下降,6代以后基本上与敏感种群一致,而且蛹重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MON810花丝生测表明,亚洲玉米螟对Cry1Ab杀虫蛋白的抗性不能稳定遗传,失去选择压后,其抗性会迅速丢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