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中育珠贝家系和小片贝家系的选育研究
【6h】

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中育珠贝家系和小片贝家系的选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 言

1.1 数量遗传及选择育种

1.2 贝类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1.3 马氏珠母贝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2 马氏珠母贝育珠贝各家系F1的性状、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Pi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3 马氏珠母贝育珠贝各家系F1的经济性状参数差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4 马氏珠母贝小片贝各家系F1的生长发育研究及其珍珠层颜色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根据数量遗传的相关理论,采用家系选育的方法对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选育。选用性状较好的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6代做为亲本,我们建立了马氏珠母贝育珠贝家系F1代和小片贝家系F1代。以所建立的家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考察分析了育珠贝家系F1代幼虫期和养成期各家系的生长与存活差异,估计了各家系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Pi,还对各家系经济性状参数差异进行了分析;对小片贝家系F1代,我们比较分析了各家系的生长差异,初步考察了各家系的珍珠层颜色分离情况,还估计了各家系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Pi。
  1、在幼虫期,黑壳色育珠贝家系F1代中家系FB10的累积存活率最大,为45.56%,家系FB6的壳长和壳高增长率最大,分别为4.61μm.d-1和4.49μm.d-1;红壳色育珠贝家系F1代中家系FR9的累积存活率最大,为39.45%,家系FR3的壳长和壳高增长率最大,分别为4.33μm.d-1和4.12μm.d-1;白壳色育珠贝家系F1代中家系FW10的累积存活率最大,为33.44%,家系FW10的壳长增长率最大为4.12μm.d-1,家系FW3的壳高增长率最大为3.91μm.d-1。
  2、在海上养成期,对育珠贝家系F1代各家系的累积存活率和壳长、壳高、壳宽、体重的增长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黑壳色育珠贝家系中家系FB1和FB7的累计存活率和各性状的增长率的排名均比较靠前;红壳色育珠贝家系中家系 FR7和FR8的累计存活率和各性状的增长率的排名均比较靠前;白壳色育珠贝家系中家系 FW3和FW7的累计存活率和各性状的增长率的排名均比较靠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黑壳色育珠贝家系F1代中家系 FB1和 FB7具有最大的生长优势,聚为第一类,生长优势较明显的家系FB8、FB10和FB3则聚为第二类,生长优势最小的家系FB6、FB9、FB2、FB4和FB5则聚为第三类;在红壳色育珠贝家系F1代中家系FR8具有最大的生长优势,单独聚为第一类,生长优势较明显的家系 FR4则聚为第二类,生长优势较小的家系FR7和FR9则聚为第三类,生长优势最小的家系FR3、FR5、FR1、FR2、FR6和FR10则聚为第四类;在白壳色育珠贝家系F1代中家系FW3具有最大的生长优势,单独聚为第一类,生长优势较明显的家系FW8则聚为第二类,生长优势较小的家系FW7、FW10、FW9和FW2则聚为第三类,生长优势最小的家系FW1、FW4、FW6和FW5则聚为第四类。
  3、对各育珠贝家系F1代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Pi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黑壳色家系 F1代中各家系的综合评定值 Pi的大小顺序为:FB1>FB3>FB7>FB8>FB10>FB5>FB9>FB2>FB6>FB4;家系FB1的存活率、壳高、壳宽和体重的Kung育种值都最大,分别为72.80%、53.89、19.73和16.00。在红壳色家系 F1代中各家系的综合评定值 Pi的大小顺序为:FR8>FR3>FR2>FR5>FR6>FR10>FR1>FR4>FR9>FR7;家系FR8的存活率、壳高和体重的Kung育种值都最大分别为73.66%、51.73和12.76,家系FR3的壳宽的Kung育种值最大,为17.78。在白壳色家系 F1代中各家系的综合评定值 Pi的大小顺序为:FW10>FW3>FW9>FW2=FW7>FW8>FW4>FW1=FW6>FW5;家系FW10的壳高、壳宽和体重的Kung育种值都最大,分别为53.52、18.50和15.62,家系FW3存活率的Kung育种值最大,为48.42%。
  4、通过对育珠贝家系F1代壳高系数、壳宽系数、体重系数、壳重系数、含肉率和壳厚系数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黑壳色家系中家系FB3、FB1、FB5、FB4和FB3的壳高系数、壳宽系数、体重系数、壳重系数和含肉率最大,分别为1.13、0.39、0.35、0.19和45.11%;壳厚系数的大小顺序为:FB4>FB10>FB3>FB7>FB2>FB6>FB1>FB5>FB8>FB9。在红壳色家系中家系FR9、FR3、FR9、FR9和FR10的壳高系数、壳宽系数、体重系数、壳重系数和含肉率最大,分别为1.08、0.40、0.39、0.24和37.14%;壳厚系数的大小顺序为:FR9>FR7>FR3>FR1>FR4>FR5>FR10>FR8>FR2>FR6。在白壳色家系中家系FW6、FW6、FW10、FW3和FW10的壳高系数、壳宽系数、体重系数、壳重系数和含肉率最大,分别为1.09、0.34、0.29、0.17和39.80%;壳厚系数的大小顺序为:FW3>FW4>FW8>FW2>FW1>FW10>FW5>FW6>FW9>FW7。
  5、对小片贝家系F1代的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黑壳色粉红色珍珠层家系中家系FP5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排名均比较靠前;银白色珍珠层家系中家系FS3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排名均比较靠前。红壳色粉红色珍珠层家系中家系FP7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排名均比较靠前;银白色珍珠层家系中家系FS10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排名均比较靠前。白壳色粉红色珍珠层家系中家系FP15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排名均比较靠前;银白色珍珠层家系中家系FS15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增长率排名均比较靠前。
  6、考察了小片贝家系F1代的珍珠层颜色分离情况。结果显示,在黑壳色小片贝家系中所有家系的珍珠层颜色均发生分离,家系FP1、FP2、FP3、FP4、FP5、FS1、FS2、FS3、FS4和FS5珍珠层颜色的表型率分别为44%、40%、42%、52%、38%、58%、44%、52%、46%和48%;在红壳色小片贝家系中所有家系的珍珠层颜色均发生分离,家系FP6、FP7、FP8、FP9、FP10、FS6、FS7、FS8、FS9和FS10珍珠层颜色的表型率分别为48%、40%、46%、52%、42%、42%、52%、54%、38%和40%;在白壳色小片贝家系中所有家系的珍珠层颜色均发生分离,家系FP11、FP12、FP13、FP14、FP15、FS11、FS12、FS13、FS14和FS15珍珠层颜色的表型率分别为42%、52%、62%、40%、42%、40%、36%、52%、46%、42%。
  7、在黑壳色小片贝家系中,粉红色珍珠层各家系综合评定值Pi的大小顺序为:FP5>FP3>FP1>FP2>FP4,家系FP5的综合评定值Pi最大,其壳高和体重的Kung育种值也最大,可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另外,虽然家系FP4的综合评定值Pi最小,但是其表型率的Kung育种值最大,也可考虑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银白色珍珠层各家系综合评定值Pi的大小顺序为:FS1>FS3>FS5>FS4>FS2,家系FS1的表型率、壳高和体重的Kung育种值均最大,可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在红壳色小片贝家系中,粉红色珍珠层各家系综合评定值Pi的大小顺序为:FP9>FP6>FP8>FP10>FP7,家系FP9的表型率、壳高和体重的Kung育种值也均最大,也可考虑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银白色珍珠层各家系综合评定值Pi的大小顺序为:FS8>FS9>FS7>FS10>FS6,家系FS8的表型率和壳高的Kung育种值也最大,可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在白壳色小片贝家系中,粉红色珍珠层各家系综合评定值 Pi的大小顺序为:FP13>FP11>FP12>FP15>FP14,家系FP13的表型率的Kung育种值也最大,也可考虑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银白色珍珠层各家系综合评定值 Pi的大小顺序为:FS14>FS15>FS13>FS11>FS12,家系FS14的综合评定值Pi最大,其壳高和体重的Kung育种值也最大,可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另外,虽然家系 FS13的综合评定值 Pi较小,但是其表型率的Kung育种值最大,也可考虑用作进一步选育的材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