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溶藻弧菌攻毒后红笛鲷的组织病理变化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分布
【6h】

溶藻弧菌攻毒后红笛鲷的组织病理变化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分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版说明、缩略语表、图表清单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概况

1.1鱼类免疫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1.2.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概述

1.3鱼类特异性免疫系统

2鱼类弧菌病的研究概况

2.1弧菌的致病机理

3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人工感染溶藻弧菌后红笛鲷主要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试剂

1.3主要仪器

1.4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溶藻弧菌攻毒后红笛鲷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

2.2显微病理切片观察

3讨论

第三章人工感染溶藻弧菌后红笛鲷主要免疫器官中ANAE+T细胞和IgM+细胞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试剂

1.3方法

1.4镜检、摄像、计数、数据处理

2 结果

2.1IgM+细胞、ANAE+T细胞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的数量变化比较

2.2IgM+细胞

2.3ANAE+T细胞

3讨论

小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通过人工注射溶藻弧菌,对感染细菌后的红笛鲷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肉眼观察及三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和脾脏制作切片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经溶藻弧菌感染的红笛鲷,48h后开始出现死亡,从开始发病到完全死亡历时7d。濒死鱼体表瞬间变白,几分钟后又变回红色,体表有严重溃疡斑;注射部位腐烂严重,鳃丝出血,腹部多黄色腹水,分隔头肾和胸腺的薄膜溃烂成洞;肝脏上面布满红色出血点,脾脏颜色不鲜艳,变成灰红色。显微观察发现三个免疫器官均发生病变,脾脏红细胞大量增多,红细胞溶血现象严重,出现很多血源性色素沉着,红白髓分界不清;头肾中红细胞弥漫性分布在整个组织当中,部分淋巴细胞呈溶解状态,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泡化现象,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脱落,已经没有清晰的管腔结构,但还保留小管的基本轮廓;健康组胸腺中粘膜分泌样细胞排列整齐而病理组中粘膜分泌样细胞数量不规则增多,杂乱无序地堆积在被膜上,胸腺中毛细血管、类肌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与健康组相比都增多了。 对溶藻弧菌感染后的红笛鲷胸腺、头肾和脾脏病理组织常规取样后用10%中性甲醛固定,冰冻切片,SABC法对感染前后器官中的IgM+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脾脏组织中分布有散在的IgM+细胞,特别是血管、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外周大量聚集,呈簇分布;头肾组织内都分散分布有IgM+细胞,在静脉及血窦外周,IgM+细胞呈放射状分布:胸腺中IgM+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胸腺小叶中,多呈单个分散分布,皮质区IgM+细胞多于髓质区。经统计后发现,病理组和健康组中IgM+细胞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都是脾脏、头肾和胸腺,三个器官中病理组IgM+细胞的数量均多于健康组,与病理组相比,健康组IgM+细胞颜色淡。 通过冰冻ANAE组化方法对感染溶藻弧菌后红笛鲷免疫器官中T细胞进行定位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脾脏中ANAE+T细胞分散分布,多呈单个分布,其中血管、血窦、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周围较多,特别是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附近有大量分布。头肾内ANAE+细胞多,但ANAE+T细胞较少,多呈单个分散分布,静脉外周偶有ANAE+T细胞分布;在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内部和外周、肾小管周围皆发现ANAE+T细胞;胸腺皮质部ANAE+T细胞少,髓质部多,主要位于皮髓质交界处。经统计后发现,病理组和健康组ANAE+T细胞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都是脾脏、头肾、胸腺,三个器官中病理组ANAE+T细胞的数量均多于健康组,健康组分布位置和病理组没有较大区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