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与三种微藻氮、磷营养生态学研究
【6h】

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与三种微藻氮、磷营养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浮游微藻、微生物与对虾养殖水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1养殖池中微藻与水质的关系

1.1微藻对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

1.2微藻对水色的影响

1.3微藻与营养盐的关系

2养殖池中微藻与细菌的关系

3藻菌关系的应用

4展望

第二章养殖水体环境与对虾白斑综合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1养殖水体中理化因子与WSS的关系

1.1温度

1.2盐度(S)

1.3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

1.4氨氮(NH3-N)

1.5 pH值

1.6亚硝酸盐(N02--N)和硫化氢(H2S)

2养殖水体中微藻与WSS的关系

3养殖水体中细菌与WSS的关系

4结语

第三章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状况的研究

1对虾养殖过程的水环境变化规律

1.1材料与方法

1.2结果与分析

1.3讨论

2对虾养殖后期水质和浮游微藻日变化规律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讨论

3对虾养殖后期的水质昼夜变化规律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结论

第四章虾池常见三种微藻氮、磷营养生态学研究

1蛋白核小球藻的氮、磷营养生态学

1.1材料与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2绿色颤藻氮、磷营养生态学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3新月菱形藻氮、磷营养生态学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

3.3讨论

4三种微藻的种间竞争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

4.3讨论

4.4小结

第五章虾池生态环境与微藻营养生态学研究展望

1筛选优良微藻以改善养殖环境

2深入研究微藻与细菌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对虾高位池高密度养殖生态系统养殖负荷大,生物种类数量少,物质、能量流通不畅,投入的营养物大量积累,水体营养水平高,赤潮藻类易生长。为了更好的利用生态方法调控、净化养殖水质以维持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论文综述了微藻、养殖水环境和细菌的生态相关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养殖池的水质和微藻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变化规律,研究了氮、磷含量变化及N/P变化对养殖池中浮游微藻种群变化的影响。选取了对虾养殖池二种常见经济微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与一种常见赤潮藻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e)作为研究材料,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单种培养及混合培养实验,探讨了不同氮磷水平下微藻生长及竞争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08年4月至8月,于广东汕尾红海湾海水高位池对虾高密度养殖全程的水质和微藻进行每14天一次的连续监测,期间对养殖82~97天的虾池水质和微藻进行每天一次连续15天的加密监测分析,还对养殖87~88天的虾池水质和微藻进行每4小时一次的昼夜连续连续监测分析。 养殖全过程中,水体透明度、pH值呈下降趋势,COD、磷酸盐(PO43--P)、氨氮(NH3-N)、亚硝氮(NO2--N)、硝氮(NO3--N)、N/P值均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DO则受天气和人为影响较大。养殖60天左右磷酸盐(PO43--P)开始积累上升,80天左右氨氮(NH3-N)、亚硝氮(NO2--N)、硝氮(NO3--N)明显积累上升,氮氮(NH3-N)达到最大值3-4 mg·L-1后,亚硝氮(NO2--N)也迅速达到峰值0.8-2.08 mg·L-1。无机氮的积聚快于磷的积聚,导致N/P值陡然上升。 养殖后期,水体pH值变动范围为6.76-8.66;DO含量变化为2.6-10.06mg·L-1;COD在7.94-16.00 mg·L-1波动;磷酸盐浓度(PO43--P)最低0.033 mg·L-1,最高0.514mg·L-1;无机氮(DIN)变化幅度为0.375-4.261 mg·L-1;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最高值分别达到0.708 mg·L-1和2.010mg·L-1;N/P为2-45。有害氮素NH3-N和NO2--N占DIN比率平均为71%,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养殖池后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易受天气变化影响,水质因子变动程度较大。 养殖后期,水质指标在24小时内除COD和无机氮(DIN)基本稳定之外,其他因子都有较大波动。其中,氨氮(NH3-N)在3:00达到高峰值,5:00落至低谷值,9:00又达到高峰值;亚硝酸盐氮(NO2--N)的变化相反在3:00落至低谷值,5:00达到高峰值,9:00又落至低谷值;pH值、DO都在5:00降到最低值,13:00上升到最高值。3:00至9:00是虾池水质变动的关键时期,应留意水质变化,适时采取合理增氧措施并投洒相应水质调节剂,以提高溶解氧含量,减少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产生及降低其毒性。 养殖水体浮游藻类以绿藻门、蓝藻门为主,有少量硅藻门、甲藻门、裸藻门种类。养殖前期浮游藻类以绿藻(蛋白核小球藻为主)占优势(占细胞数量95%以上),养殖30-40天时经过低磷和长期阴雨之后,60-70天后蓝藻(绿色颤藻为主)逐渐增长起来,后期藻种单一,有害蓝藻大量繁殖。养殖后期加密采样分析发现,15天内1、2号池磷浓度积累上升明显且变化较大,1号池尤其明显。3号池营养水平则一直较高(无机磷0.3 mg·L-1,N/P值12),表明养殖进行到此阶段水体中磷酸盐的浓度较高。1号池绿藻、蓝藻平均细胞数分别达1.12×109个/L和8.80×108个/L,2号池绿藻、蓝藻平均细胞数分别达7.23×108个/L和8.30×108个/L,养殖结束时1、2号池蓝藻、绿藻各占总细胞数量近50%;3号池绿藻、蓝藻平均细胞数为1.11×109个/L和4.00×108个/L,养殖结束时分别占总细胞数的72%和26%。养殖后期昼夜加密采样分析发现,浮游微藻种类和细胞数在24hr内基本不变。 (2)分别将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e)在无机磷浓度为0.5、0.25、0.05 mg·L-1,N/P值为32、16、8,盐度4-6,温度24℃±1℃,光暗比12 h:12 h,光强4000~5000lx的条件下进行单种培养,研究比较三种微藻的生长规律及对氮、磷吸收情况。结果发现,三种微藻对氨氮的吸收均快于硝氮,水体氮、磷营养水平高时对氮、磷的最大日吸收量大,生长持续时间长,最大细胞密度也大。蛋白核小球藻在磷浓度0.25 mg·L-1、N/P值为8的条件下,最大比增长率μmax达到0.88 d-1,无机氮、磷的最大日吸收量分别为0.34、0.07mg·L-1·d-1。蛋白核小球藻对氮、磷吸收利用快,N/P值适应范围广。绿色颤藻在磷浓度0.25 mg·L-1、N/P值为32的条件下,最大比增长率μmax达到0.98 d-1,无机氮、磷的最大日吸收量分别为1.03、0.13 mg·L-1·d-1。高氮磷水平下绿色颤藻硝氮吸收慢,生长也受一定限制。新月菱形藻浓度在0.25mg·L-1,N/P值为32条件下,最大比增长率μmax达到0.80 d-1,无机氮、磷的最大日吸收量分别为0.69、0.14 mg·L-1·d-1。新月菱形藻对磷有贮藏释放能力,且氨氮存在时有明显抑制硝氮吸收利用的现象。 (3)将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e)在无机磷浓度0.5、0.25、0.05 mg·L-1,N/P值为32、16、8,盐度4-6,温度24℃±1℃,光暗比12 h:12 h,光强4000~5000lx条件下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新月菱形藻不能与其它两种微藻共同生长,2-4天时消亡。磷0.5 mg·L-1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明显具优势,绿色颤藻能刺激其生长,N/P值越低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刺激作用越大;磷0.25 mg·L-1时,绿色颤藻也能刺激蛋白核小球藻生长,N/P值越低对其生长刺激作用越小,但蛋白核小球藻生长仍具一定优势;磷0.05 mg·L-1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处于劣势,绿色颤藻逐渐占据优势。随着氮、磷营养水平逐渐降低,蛋白核小球藻逐渐从竞争优势转变为竞争劣势。 本研究认为,虾池前期的肥水培藻使得微藻逐渐生长起来,养殖,水体中的绿藻受营养盐刺激并在环境条件合适情况下大量生长起来,快速消耗水体营养盐,使得水体中营养水平下降,在氮、磷营养盐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对低营养水平更具耐受力的蓝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将会在水体中处于竞争优势而迅速生长繁殖,当营养水平恢复时它也能占据一定生长空间,所以造成了养殖后期绿藻和蓝藻占主要优势。本论文室内实验微藻间对营养氮、磷的竞争,也验证了这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