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中职信息化教学体系研究
【6h】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中职信息化教学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

2.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征

2.2发展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2.3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2.4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2.5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

3.1信息化教学体系

3.2模糊综合评价

3.3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的确立

3.4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的构成

3.5权重的确定

3.6信息化教学的模糊综合评判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具有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4.1特色

4.2构建方法及实施条件

4.3运行环境

4.4运行与控制

4.5信息办的工作规划

4.6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中都具有较重要的地位。经过对教育信息化在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回顾和分析发现,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而信息化教学正是信息化教育进行的载体,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化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深刻的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意义和追求目标对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关乎学校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为了能客观的评判一个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使用模糊理论,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信息化教学情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客观地对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进行评判,将评判结果与实际的情况相互印证,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使用专家评议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使评价体系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了评价系统的客观公正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根据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应在校长的领导下建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站在全局的角度制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持续的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用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同时努力提高教工的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科学、可持续性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