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独龙江地区生态与文化变迁——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为例
【6h】

独龙江地区生态与文化变迁——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独龙江乡生态环境与文化背景

第一节独龙江乡生态环境

第二节独龙江乡文化背景

第三章独龙族游耕农业的生态适应

第一节刀耕火种

第二节刀耕火种环境下的独龙族适应

第四章独龙族定居农业的生态适应

第一节向定居农业的转变

第二节包产到户与市场经济

第五章独龙江乡现状与独龙族现阶段生态适应

第一节独龙江现状

第二节退耕还林与前景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近百年来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变迁过程的综合描述,揭示了引起变迁的各种因素,并展望了未来独龙江地区的发展方向。在方法上,结合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采用了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三种形式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独龙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独龙江地区独龙族的生计方式的变迁。通过对不同时期独龙族采取的不同的适应方式的解析,揭示独龙族生计方式变迁的本质和促使其改变的原因。二、在不断变迁的生计方式背后,潜藏着的文化与社会组织的变迁,以及文化变迁对于生计方式变迁的反作用,可以看到文化变迁明显滞后于生计方式变迁,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变迁的时间间隔已经越来越短。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意义与目的,并对相关学术史进行了回顾,提出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简要介绍了田野调查的时间与内容。第二章介绍了独龙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背景,强调了独龙江地区在历史上处于“封闭社区”的地位。第三章介绍了独龙江地区传统生计方式刀耕火种,同时分析了独龙族在这种生计方式下的文化适应。第四章阐述了独龙族向定居农业的转变过程,介绍了建国以后独龙族地区发生的一些改变。第五章对现阶段独龙族的生态文化状况和环境意识进行了分析。本章除了揭示出目前独龙江地区传统生态文化知识大量流失之外,对刚刚发生的退耕还林和集体林权改革制度造成的独龙族地区的变化也有相应的描述,尤其注意探讨今后独龙江生计方式的改变方向。第六章为结论,作者提出,独龙江近百年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知识在现代化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但与此对应的却不是独龙族社会的稳步向前。在传统知识和文化内容迅速消失的景象背后,隐藏的是独龙族新一轮的发展危机。对待一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关乎生态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也有必要吸收和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寻找合适的道路复兴独龙族生态文化可谓一项刻不容缓的工程。另外,对独龙族的发展方向,应该由学者、政府、社会的三方面共同关注,打造一条适合独龙族的发展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