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前期营州都督府治所的变迁——兼论唐朝与奚契丹的关系
【6h】

唐代前期营州都督府治所的变迁——兼论唐朝与奚契丹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言

第一章营州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与营州都督府的设置

第一节营州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与建置沿革

第二节营州都督府的建置沿革及其特点

一、营州都督府的建置沿革

二、营州都督府机构建置的特点

第二章契丹叛乱与营州都督府之首次侨治

第一节奚、契丹叛乱及其影响

一、唐初的奚、契丹与东北防线

二、奚、契丹叛乱及其影响

第二节营州都督府的侨治及其影响

第三章契丹再叛与营州都督府之再次侨治

第一节契丹再叛与唐之和亲、留宿卫和驻军政策

第二节开天年间边防体制的变化和营州都督府的撤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展开▼

摘要

营州或柳城,是中原与塞外两种地貌气候、农耕与牧业两种经济形态的过渡地带,是华北通向东北地区的咽喉,也是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重要边地和蕃族势力向南挺进的必经之地.唐代前期,营州面对奚和契丹两蕃族,战事不断;因奚和契丹的叛乱,营州都督府曾经两次被迫迁往幽州的渔阳.为了有效地控制两蕃,牵制强大的突厥势力,唐朝一方面对东北诸蕃继续实行羁縻统治,同时辅之以和亲、驻军、纳质等政策,取得了较大成功;另一方面加强营州兵力,建立新的边防体系--平卢节度使体系. 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文献资料进行爬梳整理,对唐代前期营州都督府治所的变迁与奚、契丹叛乱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叙述了营州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和建置沿革,尤其强调其作为东北交通枢纽、外通诸蕃之道的战略地位.第二章重点探讨了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叛唐与营州都督府首次侨治幽州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契丹叛乱的深远影响.第三章分析了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将此前侨治的营州都督府迁回柳城,重新整顿唐朝在东北的统治秩序. 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营州作为唐代前期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重镇,负有统制东北诸蕃的战略重任.营州都督府位置的变动、权力机构的变更,尤其是其两次侨治以及向节度使体制的转变,都受到奚、契丹叛服的深刻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