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真实与虚拟——互联网上的宗教传播初探
【6h】

真实与虚拟——互联网上的宗教传播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 言

第一章 宗教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概况

第二章 宗教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特点分析

第三章互联网上宗教传播的影响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网络宗教BBS论坛样本

附录二:列举部分宗教网络术语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后记

展开▼

摘要

1995年,互联网走红全球。转瞬间,网络风暴便席卷世界各地。互联网的出现,既是技术革命,也是社会革命,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没有排斥互联网技术,反而充分地运用它展示自己。在互联网上呈现出全新的景观。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与研究。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探讨互联网技术与宗教以及网络宗教对中国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一项迫切和重要且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为指导,以宗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网络资料的搜寻与检索、资料文献等方法,对互联网上的宗教传播进行客观、科学的研究。概括地介绍宗教传播媒介的演进历程及宗教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现状,描述宗教利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形式,分析互联网上宗教传播的特点,探讨互联网上的宗教传播对宗教自身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宗教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思考、分析。 本文认为,对宗教自身而言,宗教运用互联网传播使得组织化宗教衰落,宗教对个人的约束力减弱。互联网上的宗教传播促进了宗教组织权力的“去中心化”。在以地方教会为中心的共同体中,教会作用弱化;服从中心权威,以教阶制管理的宗教在互联网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宗教组织内部,自上而下的权威基础受到削弱。在信仰层面,互联网上的宗教传播表现出“物质化”的特征。不以宽泛、统一化的标准规范人们,而根据个人实际需求选择、整合和解读各类宗教元素;宗教从神圣的超自然的“彼岸”世界,来到了物质的现实的“此岸”世界,在宗教网站上对各类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并且采取一系列花哨手段推销自己,表现出商品化的特征。对社会而言,宗教运用互联网传播产生了一系列诸如我国的法律准备落后,境外宗教渗透,宗教人才缺乏等问题,政府决不能忽视宗教在互联网上传播这一现象。并必须对上述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我国宗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