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传输型便秘手术疗效评估及结肠粘膜5-HT、TRPA1与TRPV1表达变化研究
【6h】

慢传输型便秘手术疗效评估及结肠粘膜5-HT、TRPA1与TRPV1表达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慢传输型便秘手术疗效评估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粘膜TRPA1、TRPV1及5-HT表达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滞留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类型。临床症状顽固,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切除无力结肠是最终的选择。目前,全结肠切除回直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与次全结肠切除盲直吻合术(cecorectal anastomosis,CRA)是外科治疗STC应用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STC尽管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结局,但其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少有报道。同时,一些术后出现的顽固性腹泻、便秘复发、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仍是影响手术治疗的负而因素。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且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因此,研究STC患者术后疗效、排便功能、生活质量对进一步改进STC的外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另外,STC作为一种功能性肠动力障碍,手术治疗是内科治疗失败后的无奈选择,如果能够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对STC的防治将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肠粘膜感觉信号在调控肠道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TC患者临床上突出地表现为无便意,及无主观排便感觉,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提示肠粘膜感觉功能异常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有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ansient receptorpotential channel-ankyrin subfamily member1,TRPA1)是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cell,ECC)的感受器分子,可感知肠腔内物理与化学信号,介导ECC释放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调控肠道动力。另有研究结果表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vanilloid subfamily member1,TRPV1)在肠粘膜感觉神经调控肠动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大量研究发现TRPA1与TRPV1在诸多神经与非神经组织上存在协同作用。那么,TRPA1与TRPV1在STC患者结肠粘膜表达是否异常,迄今为止,国内外未见报道。从肠粘膜感觉神经调控切入初步探讨STC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1、回顾性分析STC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术后疗效、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进行评估;
  2、观察STC患者降结肠粘膜TRPA1、TRPV1与5-HT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在STC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大坪医院普通外科中心胃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年8月至2015年2月明确诊断STC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成功随访29例患者,失访9例(7例失访、1例拒绝接受随访、1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Wexner便秘评分(wexner constipation,WC)、Wexner大便失禁评分(wexner incontinence,WI)及SF-36健康调查问卷(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进行评估,分析手术疗效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同时,收集大坪医院普通外科中心胃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例STC患者手术切除的降结肠标本为STC组,及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例乙状结肠癌忠者手术切除的降结肠标本(距肿瘤边缘10cm以上)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对照组结肠粘膜中TRPA1与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TRPV1与TPH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两组TRPA1、TRPV1与5-HT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两组TRPA1与TRPV1表达情况。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
  一、 ST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及术后疗效评估
  1、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1例患者因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死亡。术后4例(13.8%)患者出现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治愈;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例为腹腔和肺部感染,这是由于出现了十二指肠瘘,再次手术修补十二指肠瘘治愈。3例(10.3%)患者出现远期并发症,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例,再次入院行肠粘黏松解术治愈;便秘复发2例;吻合口狭窄1例。与术前相比,STC患者术后3月每周排便次数即显著增加(P<0.01),术后排便费劲、腹胀及泻剂使用情况均显著改善(P<0.01),89.7%患者表示手术对其健康变化有益;
  2、Wexner失禁评分:与术后3月相比,STC患者术后6月、1-2年及2-7年WI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Wexner便秘评分:与术前相比,STC患者术后3月、6月、1-2年及2-7年WC分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
  4、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STC患者术后3月、6月、1-2年及2-7年GIQLI分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
  5、SF-36健康调查问卷:与术前相比,STC患者术后1-2年生活质量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等7个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2-7年生活质量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及社会功能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
  二、STC患者降结肠粘膜TRPA1、TRPV1与5-HT表达情况
  1、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发现TRPA1与TPH、TRPV1与TPH在人的结肠粘膜ECC上共表达;
  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TC组降结肠粘膜TRPA1与TRPV1表达水平下调(P<0.05),而5-HT表达水平上调(P<0.05);
  3、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TC组降结肠粘膜TRPA1与TRPV1表达水平下调(P<0.05)。
  结论:
  1、结肠全或次全切除手术治疗STC是一个有效且能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它不仅在近期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2、TRPA1与TRPV1均在肠ECC上表达,提示TRPA1与TRPV1介导ECC释放5-HT调控肠道动力;STC降结肠粘膜TRPA1与TRPV1表达下调,5-HT表达上调,提示肠粘膜感觉信号传入障碍可能与STC发病机制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