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研究
【6h】

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特点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统计方法

2.5 研究结果与分析

2.6 讨论

第三章 中国军人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中国军人生活事件与抑郁相关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统计方法

4.5 研究结果

4.6 讨论

第五章 中国军人社会支持、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的路径模型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4 统计方法

5.5 研究结果

5.6 讨论

全文总结

6.1 本研究的意义

6.2 中国军人生活事件发生的特征

6.3军人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

6.4 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6.5 本研究的创新点

6.6 本研究的不足

6.7 总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有研究表明中国军人的抑郁率为18.1%,近几年我国军人抑郁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区域性针对特殊作业的军人抑郁调查报道中发现中国军人抑郁的发生率在25.2%-51.56%之间。生活事件(Life Events)是指来自环境或自身的引起个体生理、心理变化的各种应激源。它与抑郁发生关系紧密。研究表明,92%的抑郁症病人在抑郁发病前存在生活事件的影响。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其面临更为特殊、复杂的生活事件影响。常见的军事生活事件例如训练伤、退伍、亲属去世、家庭矛盾、经济困难等生活事件,都有可能促使军人抑郁发生。对军人生活事件特点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究生活事件在军人精神疾病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生活事件的探讨分析对军人心理健康、作战力生成和工作绩效的影响,从军事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事件的表现形式及潜在危害,便于部队开展教育,加强管理,提高战斗力。
  社会支持在抑郁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军人,即使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抑郁发生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即社会支持可以保护和缓冲生活事件对于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研究军人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中的作用过程,为部队能够更好的为官兵提供有效的支持提供帮助。
  然而目前缺乏大样本研究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采用针对军事职业特点的军人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国际通用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全国范围内的陆、海、空、武警四个军兵种军人进行大规模的生活事件特点调查,旨在初步了解军人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关系,建立其路径模型,为军人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在全军海、陆、空、武警四个军兵种共发放问卷1.14万份,共获有效问卷10505份,有效率92%。其中陆军7634人,占72.7%;海军1443人,占13.7%;空军943人,占9%;武警485人,占4.6%;男性10397人(99%);女性108人(1%);平均年龄22.38±3.95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和AMOS,对我国军人生活事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本研究首先对文献回顾,分析国内外军人生活事件特点研究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关系研究情况。本课题包括四个研究,研究一进行了我国军人生活事件特点的调查,并分析了在年龄、性别、军种上的差异性;研究二分析了我国军人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研究三分析了我国军人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相关关系;研究四建立了中国军人社会支持、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的路径模型。
  结果:
  1.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普遍性,发生一次以上生活事件占调查总数的50.3%。其中位居前三的生活事件依次为:未来就业压力大(占18.1%)、工作或学习任务重(占17.8%)、受到批评或惩罚(占14.6%)。
  2.从性别差异上来看,中国男性军人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和负性事件刺激量低于女性军人,但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显著低于女军人(3.34±0.10 vs5.56±1.12,F=4.949,P<0.05)。
  3.不同军兵种军人的生活事件刺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海军军人生活事件总刺激量(33.30±1.87 vs25.50±0.76 vs18.4±1.66 vs15.1±2.19,F=14.656,P<0.0001)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高于陆军、空军、武警(29.23±1.78 vs22.1±0.71 vs15.35±1.52 vs12.03±2.04, F=14.681,P<0.0001)。
  4.不同职别军人的生活事件刺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军官生活事件总刺激量(49.79±2.81 vs30.27±1.11 vs14.97±0.58, F=158.235, P<0.0001)、负性生活事件(43.77±2.68 vs26.92±1.05 vs12.22±0.52,F=152.044,P<0.0001)、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6.01±0.37 vs3.35±0.16 vs2.75±0.14,F=46.764,P<0.0001)均高于士官、战士,战士低于士官。
  5.不同年龄段军人的生活事件刺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事件刺激量(80.73±7.13 vs13.71±0.62 vs1.45±0.79 vs56.23±2.7 vs49.59±17.74,F=325.134,P<0.0001)和负性事件刺激量(51.08±2.60 vs11.28±0.56 vs18.11±0.72 vs74.12±6.88 vs3.44±17.19, F=350.764,P<0.0001)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生活事件高发年龄为31~40岁,其次为26~30岁组,41岁后生活事件发生有下降趋势。
  6.不同社会支持状态下的军人其生活事件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支持度低的的军人在生活事件总刺激量(36.77±1.66 vs17.54±0.89,F=104.056,P<0.0001)和负性事件总刺激量(33.32±1.59 vs14.45±0.82,F=111.360,P<0.0001)上显著高于社会支持度高的军人。
  7.中国军人整体抑郁发生率(18.1%,17.4%-18.8%,95%CI)低于中国常模(33.3%),抑郁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相关(r=0.382,P<0.01),其中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同军人抑郁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5,P<0.01)。生活事件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8.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01),社会支持度越高抑郁症状越少,社会支持的缺乏增加个体患抑郁症的风险,适宜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抑郁症的康复。高社会支持是降低抑郁发生的缓冲、保护性因素。
  结论:
  1.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的发生较为普遍,并且存在着群体性的特点,其中工作与未来发展是中国军人群体中最显著的压力源。生活事件存在性别、军种、职级和年龄的差异。女性军人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高于男性军人;海军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大于陆军、空军、武警;军官生活事件总量、负性事件及正性事件均高于士官和战士,而战士低于士官;生活事件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其次为26~30岁组。
  2.我国军人的社会支持在性别、军种、职别、年龄段均有较大的差异性,且军人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均呈显著负相关,正性事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较弱,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程度呈负向反应。高社会支持的军人较低社会支持的军人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应对生活事件,避免了生活事件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的累积。
  3.中国军人抑郁发生同生活事件存在显著正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同军人抑郁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由于生活事件(正性或负性)引发的强烈应激条件和抑郁患者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正性生活事件可能无法作为抑郁发生或缓解的保护性因素。
  4.社会支持-抑郁症状-生活事件的路径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是防治抑郁发生的缓冲、保护性因素。高社会支持可有效降低生活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