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分析
【6h】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2政策网络理论

第3章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分析

3.1我国现行大学生创业政策

3.2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构成

3.3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需求

3.4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问题

3.5小结

第4章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政策网络分析

4.1政策网络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适用性分析

4.2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网络结构

4.3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网络互动关系

4.4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政策网络环境

4.5小结

第5章 基于政策网络分析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提升策略

5.1明确网络参与主体的角色和定位

5.2协调网络参与主体结构的功能

5.3增强网络参与主体对网络环境的适应性

5.4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施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使中国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大学生是我国创业大军中的重要主体,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集系统知识、技术于一身,具备其他创业者所不具备的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但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创业启动和运行资金,其在创业过程中经常碰壁,比其他创业者遇到更多的阻碍,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创业心生怯意或中途放弃。鉴于此,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大学生创业信念,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降低创业阻碍的政策。尽管政策起到一些作用,但实施的效果没有理想中如意。政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很多创业政策都是就业政策的附带品,个别政策中把大学生和失业人员归为一类。创业政策本身及其政策过程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参与主体多元化导致其主体利益关系复杂由此产生的问题,如主体角色定位不明确、主体结构功能失调、主体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
  本文从政策网络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政策网络结构分析法,以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确认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构成,了解主体的需求,分析主体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网络结构、网络互动关系以及网络环境。基于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参与主体提升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解决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各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使各主体更好的为大学生创业政策服务,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质量。
  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包括大学生创业政策、政策网络。大学生创业政策概念的阐述是从大学生、大学生创业、创业政策、大学生创业政策四个层面展开;政策网络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展开;政策网络理论包括政策网络的发展、类型和具体内容三个部分。第三章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首先,阐述现行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其次,从政策文本中提炼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参与主体;再次,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的需求;最后,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运用政策网络结构分析法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进行分析。首先,说明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参与主体进行分析的适用性。其次,政策网络参与主体结构,包括结构性质、结构规模、结构特征、结构功能;再次,分析网络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分析网络参与主体对政策环境的适应性。第五章为基于政策网络理论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各参与主体的提升策略。包括明确网络参与主体的功能定位;协调网络参与主体的结构功能;提升网络参与主体对政策环境的适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