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新思考——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
【6h】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新思考——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界对“实践标准”的阐释

二、国内学界对“实践标准”的阐释

三、国内外学界研究存在的问题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研究的视角、思路与方法

三、本文内容结构的安排

第一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流行见解及其主要缺陷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流行见解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流行见解的主要缺陷

第二章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依据的深层追问

一、对列宁和毛泽东的真理观提供的哲学依据的准确理解

二、马克思实践观是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终哲学依据

第三章 基于马克思实践观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新阐释

一、马克思实践观层面的真理的内涵和特性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新内涵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内容:真善美的统一

第四章 基于马克思实践观重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义

一、基于马克思实践观重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意义

二、基于马克思实践观重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践标准”)这一命题明确确立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和阐释存在着诸多争议和分歧。究其根源在于,人们对确立“实践标准”的哲学依据并未形成共识,尤其是未能真正地从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决定的真理观的层面来理解和阐释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本文通过对人们在理解“实践标准”上形成的流行见解的分析认为,流行见解对“实践标准”的理解和诠释仅仅是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为前提的,而并不是以“实践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为前提的。尽管流行见解的前提可以从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文献依据,但是却片面地理解和把握了列宁、毛泽东的观点。实际上,列宁、毛泽东以及邓小平等经典作家是在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真理观的基础上,提出和阐释“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一见解,并由此提出和阐释“实践标准”的。简言之,马克思的实践观是确立和阐释“实践标准”的最终哲学依据。因此,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对“实践标准”作出新的思考和阐释,仍然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分析“实践标准”的流行见解及其主要缺陷。“实践标准”的流行见解主要体现在传统教科书的理解中,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仅仅看作认识论层面的真理观,把实践观点仅仅看作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进而只是在认识论层面理解“实践标准”,这是“实践标准”的流行见解的主要缺陷。⑵对“实践标准”的哲学依据的深层追问。流行见解将“实践标准”的哲学依据主要归结为列宁、毛泽东的真理观,尤其是列宁和毛泽东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及其在此基础上作出“实践标准”的相关论断。这里面其实隐藏着对列宁、毛泽东的实践观及其决定的真理观以及“实践标准”论断的片面把握的缺陷,即离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确立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基于特定问题背景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的相关论断的错误。其实,列宁、毛泽东等后继马克思主义者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于解决时代、民族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并提出相关论断的。他们关于“实践标准”的论断,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的基本观点为依据的。马克思的实践观表明,实践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只有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对列宁、毛泽东关于“实践标准”的论断作出阐释和理解,或者说,只有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也作为理解和阐释“实践标准”的最终哲学依据,才能科学准确地揭示“实践标准”的基本内涵。⑶基于马克思实践观对“实践标准”的基本内涵作出新的阐释。在对马克思实践观作出新阐释的基础上对“实践标准”的基本内涵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理解真理的内涵和特性,真理在本性上是实践的,真理的实践本性决定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理解“实践标准”的内涵,才能准确全面地阐释出“实践标准”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方法论等维度的丰富内涵;“实践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真善美的统一。⑷阐明基于马克思实践观重释“实践标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主要在于:回到马克思的理论基地上纠正“实践标准”理解上的错误,拓展“实践标准”的本体论、价值论、历史观和方法论等维度的内涵,推进对“实践标准”的理论阐释;现实意义在于: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对“实践标准”的分析和阐释提供新指引;为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实践标准”提供新视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