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条件的自我参照效应——来自主客体两方面的证据
【6h】

有条件的自我参照效应——来自主客体两方面的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自我参照效应概述

1.2 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

1.3 自我参照效应的机制解释

1.4 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因素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假设及研究框架

3 实验1

3.1 引言

3.2 实验目的与假设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统计分析

3.5 讨论

4 实验2

4.1 实验目的与假设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统计分析

4.4 讨论

5 实验3

5.1 实验目的与假设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统计分析

5.4 讨论

6 总讨论

6.1 总讨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这一现象被称作自我参照效应[1]。1977年,Rogers等人[1]首次给出了这一现象的实验性证明,随后这一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得到了来自大量研究的支持,关于其发生机制也曾一度出现争论。此后,在机制之争因双重加工说的提出而暂时达成一致后,研究者们逐渐将研究的关注点转向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因素探析上。然而Cunningham等人[2]却并没有顺应这种研究取向,而是试图将自我参照效应的发生范围扩展至更广的领域。Cunningham等人[2]认为,除了以往研究中发现的在单词记忆中存在自我参照效应外,在物品记忆中也可能存在自我参照效应。为了验证上述猜想,Cunningham等人[2]创建了一种新的范式——所有权范式,在研究中证明了自我参照效应不仅局限于单词记忆,还存在于物品记忆当中,并认为这种在物品记忆中存在的自我参照效应是“足够稳定”的。但是Cunningham等人[2]在下此结论时并没有考虑到相关因素可能对这一自我参照效应产生的影响。此外,由于物品记忆中的自我参照效应是基于所有权的,而所有权又被认为是内在地包含了主客体之间的连结[3],这就促使我们想要分别从主体方面和客体方面去探讨物品记忆中存在的自我参照效应是否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
  实验1为验证实验,目的在于对所有权范式下发现的自我参照效应进行验证,以期为后续影响因素探析研究提供范式保证。结果表明,对自己所有物的再认成绩显著优于对他人所有物的再认成绩,所有权范式能够有效引发自我参照效应。
  实验2在实验1的范式基础上,从主体角度出发,对选择这一主体因素之于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有权的主效应显著,对自己所有物的再认成绩显著优于对他人所有物的再认成绩;选择的主效应不显著,对选择项的再认成绩与对忽略项的再认成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所有权和选择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仅当自己得到的是自己的选择项时,对自己所有物的再认成绩才会显著优于对他人所有物的再认成绩。而当自己得到的是自己的忽略项时,对自己所有物的再认成绩与对他人所有物的再认成绩则无显著差异。
  实验3从客体角度出发,考察了新旧这一客体因素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权的主效应显著,对自己所有物的再认成绩显著地优于对他人所有物的再认成绩;新旧的主效应不显著,对新项目的再认成绩与对旧项目的再认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所有权与新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仅当自己得到的是新项目时,对自己所有物的再认成绩才会显著地优于对他人所有物的再认成绩。而当自己得到的是旧项目时,对自己所有物的再认成绩与对他人所有物的再认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
  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来看,本研究认为物品记忆中存在的自我参照效应是一种有条件的记忆现象,会受到主体因素选择以及客体因素新旧的影响。具体来讲:仅当物品为自己所选或为新项目时,才会出现自我参照效应。这种来自主体及客体方面的因素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编码时的注意进而影响自我参照所依赖的精细加工产生的。总之,本研究用实证数据反驳了Cunningham等人[2]关于物品记忆中存在的自我参照效应“足够稳定”的论点,并丰富了人们关于自我参照效应及其条件性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