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七月派”抗战时期的翻译研究——以《七月》为中心
【6h】

“七月派”抗战时期的翻译研究——以《七月》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七月派”翻译文学概貌

第一节 翻译文学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要译者与译者特点

第二章 “七月派”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

第一节 对日本反战文学作品的译介

第二节 对苏俄及欧美文学作品的译介

第三章 “七月派”对外国文论作品的翻译

第一节 对苏联及东欧文论的译介

第二节 对欧美文论的译介

第三节 对日本文论的译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七月派”因胡风任主编的刊物《七月》而得名,是20世纪40年代主要活动于国统区的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之一。
  在《七月》上刊登的作品中,翻译介绍国外的作品占了不少的篇幅。翻译文学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存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七月》上的翻译文学这一特殊视角来窥探当时“七月派”的创作环境、文化立场、文学选择以及文学史意义。
  本文的绪论部分,首先梳理了刊物《七月》的背景,对“七月派”的研究现状做一个总体的把握与反思,并从中说出论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本文正文部分以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国别、文体、译者和作品特点等方面来对“七月派”翻译文学做了一个整体梳理和统计。第二章从所译介的文学作品出发,按国别归类分别探讨了日本反战文学作品、俄苏及欧美文学作品如何在特殊时代语境下主动配合革命战争的需要和传达战斗精神,表现出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第三章则从所译介的文论作品出发,分别探讨了苏联及东欧文论作品、欧美文论作品和日本文论作品极力坚守“文学性第一,政治性第二”的文学立场。其努力探讨文学创作的方法、形式、原则等美学主题,特别是对现实主义理论问题的讨论,体现出“文学不肯让位”的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