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6h】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1、关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研究

2、关于中国梦的当代意义研究

3、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4、关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研究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梦的相关理论及当代意义

(一)中国梦的思想渊源

1、传统“大同”思想

2、“富国强兵”与“三民主义”思想

3、“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思想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1、国家富强

2、民族振兴

3、人民幸福

(三)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1、理想性与现实性为一体

2、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为一体

3、民族振兴与世界繁荣为一体

4、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为一体

(四)中国梦的当代意义

1、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2、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中国梦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和向往

4、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5、中国梦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途径

第二章 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

(一)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国际机遇

1、有利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发展契机: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二)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国内机遇

1、物质基础:经济快速发展

2、政治保障:民主政治良性发展

3、精神支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4、客观保证:领导集体奋发有为

5、动力来源:人民群众力量的壮大

第三章 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一)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国际挑战

1、“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困扰

2、安全问题带来威胁

(二)实现中国梦面I临的国内挑战

1、体制改革遭遇险阻

2、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3、腐败现象不断滋生

4、资源环境不堪重负

5、文化信仰令人堪忧

第四章 应对实现中国梦的挑战的对策思考

(一)基于国际层面的对策思考

1、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

2、加强安全领域的建设

(二)基于国内层面的对策思考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2、大力发展民生事业

3、完善惩防监督体系

4、发展生态文明

5、弘扬中国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以及参加的课题

展开▼

摘要

“中国梦”这个词汇在2012年11月29日被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是当下的热门词汇之一。与美国梦过分强调个人的成功相比,中国梦强调的是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融合。中国梦形象的表达了全中国的共同理想,指明了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在已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国梦的最佳时机,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中国梦”是一种新的提法,还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导致人们对于中国梦的认识千差万别。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于中国梦的基本理论介绍和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的具体分析,让人们对于中国梦有一个更深入而具体的认识。而对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思考,则是期望使人们达成一个关于实现中国梦的初步的共识。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从“兴盛-衰落-复兴”的历史发展主线来追溯“中国梦”的思想渊源,然后从学者们对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争议入手,提出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并分别对三者的基本含义和紧密关系进行了阐述。中国梦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理想性与现实性为一体;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为一体;民族振兴与世界繁荣为一体;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为一体。中国梦的提出意义重大:指明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和向往、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新途径。
  本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阐述了实现中国梦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则为我国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和文化层次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经济的腾飞则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而优秀的共产党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动力来源。但是欧美国家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以及客观存在的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的安全是对实现中国梦的外部挑战,而国内的现状如体制改革遭遇险阻、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资源环境不堪重负、文化信仰令人堪忧以及腐败问题凸显等状况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第四部分也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对如何应对实现中国梦的挑战进行了对策思考。从国际层面出发,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对话,要其他大国了解中国的立场和观念,另一方面要主动构筑起经济、科技、国防等全方位的安全堡垒。从国内层面出发,实现中国梦的主要路径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民生事业和生态文明、弘扬中国精神及完善惩防监督体系等。在结论部分,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期望,即要完善中国梦的相关理论体系、全面而深入阐述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并对应对实现中国梦的挑战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对策思考,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