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个人简介程式化语言中的作者身份
【6h】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个人简介程式化语言中的作者身份

代理获取

摘要

传统上学术论文写作首先被看作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客观、实在。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作者需要使用一些手段来劝说持怀疑态度的读者相信作者的立场和信息。由此可见,学术话语不只具备概念功能,还应当具备人际和语篇功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着作者身份协商的空间,学术话语中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了现在以学术目的英文写作的焦点,这就意味着人们不应该继续摈弃作者的存在。
   个人简介是作者公开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其中对程式化语言的应用不仅能显示作者熟知学术领域的规则,宣布自己的所有权,还认定自己作品的专业度。虽然学术论文中的个人简介不尽相同,但是都遵循一定的程式,其中包括作者工作单位,受教育情况,研究兴趣,出版情况,社区服务,获奖情况和个人情况,或者只有其中几项。运用50到100个词汇,作者勾勒出了自己的学术身份。与感谢和道歉一样,作者个人简介是一种程式化的声明,囊括了语言的三大功能,以此来建构作者身份。
   在转换生成语法的繁荣下,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程式化语言长久以来被理论语言学研究者所忽略。但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采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早期的研究者尝试着去描绘程式化语言这一现象以及该如何去界定它。但是这种界定始终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后,为了解释程式化语言这一现象,一些学者试图把程式化语言和相应地理论框架结合起来,如:在构式语法下的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隐喻以及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程式化搭配。更多地是,许多学者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究程式化语言的心理现实性。虽然也有很多学者注意到程式化语言的社会功能,但却很少有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它。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从社会功能的视角研究学术论文中个人简介中的程式化语言,从而揭示作者身份和语言形式的关系。
   作为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完全不同于主流的生成语法。它把语言看作一套意义系统,强调语言结构中的选择,并把选择提到了理论的中心位置。近年来,随着对学术话语的概念维度研究的扩大,互动和修辞特征也逐渐发展起来,即人际维度。但是,对其中程式化语言的讨论,可以进而关注语篇维度。
   本文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研究学术论文中个人简介中程式化语言,以此探究作者身份的构建;反之,程式化语言的一些特征也会显露出来。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研究学术论文中个人简介中的程式化语言为目的,本文作者首先阐明了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及学术身份的产生。紧接着勾勒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大致框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元功能。在阐明了学术论文中个人简介的重要性后,本文作者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通过对此语料库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个人简介中的程式化语言被界定出来。最后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元功能被用来解释学术论文个人简介中的程式化语言,以及程式化语言是如果构建学术论文的作者身份。
   全文分为五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旨在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个人简介中的程式化语言进行研究。本文中,功能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别是功能语言学的三个“元功能”将被运用于解释程式化语言是如何构建学术论文写作中作者身份的。第一章简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写作意义、可行性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了程式化语言研究的历史,并提出学术论文身份这个概念。第三章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及本文将要运用的一些功能语言学基本概念,即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第四章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学术论文写作中个人简介中的程式化语言,并分别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看它是怎样构建作者的学术身份的。第五章概括全文、得出结论并陈述研究带来的启示。所得的结论是:一、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个人简介具有程式性;二、个人简介中的程式化语言有助于学术论文写作中作者身份的构建;三、学科的区别对作者身份体现没有过多地影响。本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尝试帮助学生和教师意识到如何通过学术论文个人简介建构作者身份,并提供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