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农业的合理空间布局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四次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其中1998年中央明确提出将区域结构优化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我国农业的区域结构变化情况究竟如何?我国农业区域结构优化的重点政策选择和着力点应该是什么?上述两个现实问题激发了本人对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进行探索的兴趣和冲动。本研究针对“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规律”这一核心命题,紧紧围绕以下三个具体问题开展:①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是什么?②影响农业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③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空间结构演变的?
   本研究利用“重量”、“地理重心”和“差异系数”等概念的内涵,在界定“农业空间结构”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用“区域重量”、“区域重心”和“区域匀质系数”作为描述农业空间结构的三个理论参数。构建评判农业空间结构演变类型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识别农业空间结构参数变化程度的标准和依据,并以此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层次、不同产业部门和部分主要农产品大类农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剖析,并提出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原则性政策建议。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1.回顾我国农业发展历程,提出本研究所用的阶段划分和区域层次选择;运用“农业区域重心”和“区域匀质系数”等工具,基于2009年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国农业、农业四部门和主要农产品的空间结构状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现实状态评判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是否存在。
   2.运用“区域重量”、“区域重心”和“区域匀质系数”等工具,首先构建了空间结构变化的评判参数和标准,对1978-1984年、1984-1992年、1992-1998年、1999-2002年、2002-2009年五个时段的全国农业、农业四部门、代表性农产品空间结构和七大区域农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趋势进行了实证评判分析。
   3.在对农业发展的可能的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ML),使用Matlab2009软件按两阶段(1978-1992年、1992-2008年)和全时段(1978-2008年)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正影响因素与农业的空间结构变化对比分析其一致性,找出影响农业空间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
   4.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就相关影响因素对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化作用的路径和机理进行了理论剖析。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我国农业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
   (1)通过按全国县级区域农业及四部门人均产值系数进行空间聚类判断,认为我国农业区域可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个大区域,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在七大区域都有优势区县分布,渔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等五个中心区域。
   (2)从全国、四大区域、七大区域、各省区不同区域层次内农业四部门的区域重心相对其农业区域重心的偏离程度看,各区域层次中均存有偏离,总体上林业和渔业的区域重心偏离程度比较大。
   (3)从区域匀质系数分析,除东北地区的牧业区域差异弱外,全国、四大区域、七大区域、各省区等不同区域层次内农业及其四部门的区域间差异均在中等强度以上,其中全国林业和渔业的区域差异程度最高。
   (二)我国农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与特征
   (1)我国农业空间结构变化趋势为“空间重量持续增加,区域重心多向曲折移动、总体移向西北,省区间的差异有所变化但不很明显”。
   (2)全国农业空间结构的演变具有历史阶段差异性。
   ①“区域重量”持续增加。全国农业区域重量变化均为“增重型”,各时期的增重幅度有差异,其中变化较大的时期按大小顺序分别为1992-1998年、1978-1984年、2002-2009年、1984-1992年。
   ②全国农业区域重心呈多向移动,总体向西北移动;不同时期农业区域重心的移动距离差异较大,其中移动距离较大的时期按大小顺序分别为2002-2009年、1984-1992年、1992年1998年(后两个时期移动方向相反)。
   ③全国农业匀质系数均介于0.1和1之间,属于中等强度的区域差异,全国的区域匀质系数变化不明显,其中变化较大的时期按大小顺序分别为1992-1998年(增大)、2002-2009年(减小)、1978-1984年(增大)。
   ④根据对不同历史阶段比较分析,我国农业空间结构在每个时期都有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时期是1978-1984年、1992-1998年、2002-2009年三个时期,也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财政政策变化较大的时期相对应。本人认为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农业空间结构变化有影响,经济体制、农业经营制度和农业财政政策对空间结构变化都有较大影响。
   (3)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具有区域层次差异性
   各大区域的农业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中,空间重量均为持续增重,但增长速度各不相同;七大区域的农业区域重心移动除了华中、西北部地区有持续稳定的方向外,其他区域的移动方向不稳定;次区域差异化变动趋势各不相同。用全国与七大区域的农业空间结构变化趋势相比较,差异明显。所以认为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是多中心的。
   (4)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具有产业层级差异性
   农业四部门之间、部分农产品之间的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各不相同,差异较大。说明我国农业的区域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部门和产品层次。
   (三)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1)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①不同时间段划分得出的结果相似,每个因素不同时间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方向相同,只是作用大小有差异。
   ②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量、耕地面积、非农产值比重、人均GDP、公路密度等5个因素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明显负作用;人口总数、农业机械总动力、财政支农经费、农业劳动者人均农业总产值等4个因素对我国农业发展为明显正作用,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全国农业及各次区域的农业发展受到人口总数、农业机械总动力、财政支农经费、农业劳动者人均农业总产值等4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2)通过全国4个关键因素与全国农业产值的区域重量、区域重心、区域匀质性进行比较分析,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其中财政支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是这四个因素的区域差异性也是影响全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关键因素,只是影响程度和重点不同。
   (四)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化机理
   (1)本研究认为我国空间结构演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各次区域农业发展的空间表现效果,由于各个次区域农业的差异化发展,最终导致大区域农业空间结构的变化。
   (2)众多影响因素是通过两条路径发生作用:一是影响农业经营者的决策行为;二是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
   (五)总体结论和政策建议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本研究的总体结论有:(1)我国的农业空间结构变化是多中心的,中心区域可大致分为华东、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南、西南七个区域;(2)我国农业区域化发展不在总量层面,是发生在农业部门甚至农业产品层面,不同产业层次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种植业、林业、牧业的区域差异程度呈扩大趋势,但程度不同,而渔业的区域差异化在缩小。其中种植业的代表产品粮食和牧业相伴集聚,在空间上表现为同样的区域分异趋势,林业和渔业则表现为独立的演化趋势,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空间结构变化程度最为明显;(3)影响我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制和制度因素、科技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因素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我国农业发展在相邻区域间存在相互影响。(4)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农业生产经营者决策行为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两个层面作用于次区域农业发展,区域间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全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变化。
   基于全文研究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我国农业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1)农业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应坚持如下五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二是市场导向原则;三是区域差别原则;四是安全战略原则;五是重抓关键原则。(2)本人认为农业区域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着力点有四:一是制定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域差别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重视农业科技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三是引导农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经营决策行为,实现农业次产业的区域差别化发展;四是营造有利的信息、市场、交通、非农产业等农业发展外部环境,保证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化解农业区域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区域产业空心化等矛盾和问题。(3)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业发展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三、论文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在如下四方面的有所创新:
   一是有关概念创新。本文借用区域经济学中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方法,将传统的农业生产布局问题转化为空间结构问题,首次尝试着对“农业空间结构”的概念作了界定。借用了“重量”、“地理重心”和“差异系数”概念,提出了“农业区域重量”“农业区域重心”和“区域匀质系数”概念。
   二是研究视角创新。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以农业及其各子产业为对象,将“我国农业”视为一个“空间实体”,从整体化的视角研究其区域分布状态及状态演化规律,从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
   三是研究方法有新意。本研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农业层级与区域层次进行复合,构建了农业空间结构的层次体系,利用区域重量、区域地理重心和区域匀质系数分析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化有一定新意。应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比传统的一般面板计量分析更具科学性。
   四是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化具有历史阶段性、区域层次性和产业层级性;众多因素中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及其区域结构的变化影响大;提出了相应的原则性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