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牧民的放牧方式以及生计脆弱性评估——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县三个典型乡为例
【6h】

青藏高原牧民的放牧方式以及生计脆弱性评估——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县三个典型乡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她不仅是草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各少数民族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极端天气的频发,草地不断退化,牧民的生计脆弱性也不断加大。
   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草场承包政策以来,草场逐渐承包到户,牧民实现了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变。本文选取了那曲县那曲镇、罗玛镇、孔玛乡三个乡镇,采用半结构访谈式调查,获得牧民的基本情况、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对牧民的影响以及牧民的适应策略等数据。结合可持续生计框架,从人-畜-草三个方面建立牧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计算了不同贫富程度的牧民的生计脆弱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贫富程度的牧民面临的风险值不同,表现为贫凼牧民>中等牧民>富裕牧民。其中劳动力损失表现为贫困牧民>中等牧民>富裕牧民;牲畜损火表现为富裕牧民>中等牧民>贫困牧民;由于联户放牧和夏草场未建围栏的原因,草场退化在不同贫富程度的牧民之间表现不明显。(2)研究区不同贫富程度的牧民拥有的资产值不同,表现为富裕牧民>中等牧民>贫困牧民。其中人力资本变现为富裕牧民>中等牧民>贫困牧民;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是牧民区分贫富程度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富裕牧民>中等牧民>贫困牧民;草地资源在不同贫富程度的牧民之间分配也不相同,表现为富裕牧民>中等牧民>贫困牧民。(3)不同贫困程度的牧民的适应能力相差较大,表现为富裕牧民>中等牧民>贫困牧民。主要是因为富裕的牧民往往具有较多的资产,具有更多的生计策略组合。(4)研究区的牧民生计普遍具有脆弱性,而且随着贫富程度的加剧,这种脆弱性也在不断加剧。在定牧背景下,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弱,“牧户-草地”这样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人地矛盾也十分突出。
   对定居后出现的不同放牧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家庭劳动能力、牲畜数量、草场面积、管理的便利度和贫富程度是牧民选择单户放牧或者联户放牧的主要影响因素。牧民通过选择不同的放牧方式来降低自己面临的风险,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以降低生计脆弱性。联户牧民和单户牧民所面临的生计脆弱性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采取联户放牧牧民的脆弱性要低于单户放牧的牧民。联户放牧降低了牧户面临的劳动力风险、草场退化等风险,为牧民的生计多样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牧民的适应性。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定量评估了青藏高原牧民的生计脆弱性;介绍了牧民定居后出现的不同放牧形式,并对牧民选择不同放牧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改善当地牧户的适应能力,降低牧民的生计脆弱性,提出了:引导牧户的非牧就业渠道;扩大牧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牧民人力资源质量;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对草场和药材资源进行治理和恢复;增加对牧户的金融扶持;加强对联户放牧的管理,积极探索新的合作形式五点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