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s技术的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以万州杨家沟小流域为例
【6h】

基于Cs技术的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以万州杨家沟小流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土壤侵蚀及研究进展

1.1.1土壤侵蚀类型

1.1.2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1.1.3土壤侵蚀研究方法

1.1.4土壤侵蚀研究现状

1.2 137Cs示踪法的研究进展

1.2.1国际研究进展

1.2.2国内研究进展

1.3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1.3.1经验统计模型

1.3.2物理过程模型

1.3.3问题与不足

1.4137Cs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1.4.1耕作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1.4.2非耕作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第二章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选题依据与背景

2.2主要研究内容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4研究方法

2.5技术路线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及模型的选择

3.1研究区域概况

3.1.1万州区概况

3.1.2研究区概况

3.2土壤样品的采集

3.3本底值的确定

3.4土壤样品的测定

3.4.1有机质含量测定

3.4.2 137Cs的测定

3.5模型的选择

第四章137CS示踪技术计算小流域土壤侵蚀

4.1不同采样部位137Cs的含量变化

4.2不同坡度下137Cs的含量变化

4.3不同地貌类型下137Cs的含量变化

4.4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

第五章结果与分析

5.1土壤机械组成对土壤侵蚀模数的影响

5.2土壤侵蚀模数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

5.1.1不同坡位的土壤侵蚀模数与有机质的关系

5.1.2不同土地利用现状下土壤侵蚀模数与有机质的关系

5.3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计算

5.3.1地块单元面积的求算

5.3.2杨家沟小流域土壤侵蚀量求算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土壤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退化的日益严重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壤侵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38.2%,研究土壤侵蚀的机理,有效地对其进行监控、治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对土壤侵蚀相关理论问题及过程机理进行研究,利用核素示踪技术定量研究土壤侵蚀速率具有常规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准确、快速、精确度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研究在对万州区陈家沟流域内的杨家沟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研究,结果表明: (1)小流域内137Cs含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坡位、坡度和土地利用现状都对137Cs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对于水田和坡耕地比较密集的地块,由于人为活动使得土壤颗粒沿坡面迁移比较频繁,造成了137Cs含量沿坡面迁移,使得这部分地区137Cs分布规律性不明显,而在坡顶和林地范围内,137Cs分布规律基本符合地貌的变化规律;随着坡度增大。含量越低,坡度越小,含量越小。 (2)通过137Cs法计算出的小流域内水田的土壤侵蚀模数值比较大,由于水田坡度为0,所以理论上水田的土壤侵蚀为微度侵蚀,但是根据张信宝提出的137Cs侵蚀模型的计算来看,水田的侵蚀模数很不规律,结果偏高,因此可能是公式中对于水田的计算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探讨。 (3)小流域内有机质分布很不平均,与土壤侵蚀模数相关性不大。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对有机质分布影响比较明显。有机质分布规律是:坡耕地<林地<经果林<水田。有机质含量分布和137Cs分布规律基本吻合。 (4)137Cs法计算小流域土壤侵蚀量,是一种比较快速有效的预测水土流失的新方法,通过此种方法计算得出杨家沟小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为3402.12t。 (5)137Cs含量与土壤物理性粘粒以及物理性粉粒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粘粒和粉粒的增多,土壤中的137Cs含量随之增多,这是因为137Cs主要吸附在粉粒和粘粒等微团聚体上。土壤中物理性砂粒含量越多,137Cs含量越少。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土壤团聚体来减少水土流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