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如何利用特质相关行为信息预测他人将来行为
【6h】

儿童如何利用特质相关行为信息预测他人将来行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行为预测研究的各种研究方法

1.1.1行为预测研究中的选择范式

1.1.2行为预测中的信息呈现范式

1.1.3行为预测中的特质类别研究

1.2行为预测研究中可能的推理机制

2.问题提出

2.1有关特质类别划分的争议

2.2研究范式的选取

2.3本研究的目的与框架

3.预备实验

3.1预备实验一

3.2预备实验二

4.正式实验

4.1实验一

4.1.1实验设计

4.1.2实验的被试

4.1.3实验材料

4.1.4实验程序

4.1.5实验的结果

4.1.6实验的讨论

4.2实验二

4.2.1实验设计

4.2.2实验的被试

4.2.3实验的材料

4.2.4实验的程序

4.2.5实验的结果

4.2.6实验的讨论

4.3实验三

4.3.1实验设计

4.3.2实验的被试

4.3.3实验的材料

4.3.4实验的程序

4.3.5实验的结果

4.3.6实验的讨论

5.总体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大量研究考察一系列的特质后发现,儿童对一些特质的理解要好于,并且早于对另一些特质的理解。那么是否可以据此把特质分为不同的亚型呢?如果此假设成立,那么儿童是否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这些特质亚型呢?许多研究对此作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深入思考,本研究对传统的‘社会-意图’/‘心理状态’特质观和‘有意’/‘无意’特质观作了验证性的对比考察,试图探索儿童对不同特质的稳定性信念,以及儿童理解不同特质在年龄段上的发展变化情况。 本研究选取了学前5岁和学龄7、8岁的被试,主要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主要对Kalish(2002)研究中有意特质和无意特质进行了重复验证。由于Kalish在各个特质上的研究范式不统一,因此实验二单独把无意特质下的‘勇敢/胆小’子类别抽离出来,考察了儿童在‘情绪—情绪’和‘行为—行为’两种范式中对此特质的理解。实验三是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一个推进,旨在解决无意特质涵盖何种子类别的问题,分别考察了儿童对勇敢/胆小、智力能力和身体能力特质的稳定性信念及其在发展上的变化。三个实验都对儿童采用了个体施测法,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学前期(5岁)到学龄中期(8岁)是儿童特质稳定性理解可能发生质变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是这种信念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一个渐变过程。 2、儿童对特质稳定性的理解会因特质性质、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可能会更倾向于依据有意(社会意图)特质的可评价性来理解并运用此种特质,而依据勇敢/胆小、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三种特质自身的性质和类型特点而把它们区别对待。总的来说,研究发现Kalish对无意特质的界定在本研究情况下不成立。 3、儿童持有对特质发展的乐观主义态度使得他们在积极特质中采取了一致性推理策略,而在消极特质中采用了差异性推理策略。 4、勇敢/胆小特质具有双重功能,儿童倾向于认为,此特质的情绪功能比行为功能有更大的权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