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课程变革的知识基础研究
【6h】

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课程变革的知识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

二、本文的研究特色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六、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界说

第一节什么是知识

一、知识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的性质

三、知识的分类

四、知识的价值

五、知识的增长方式

第二节知识的主体与向度

一、知识的主体:单一与复合

二、知识的向度:理解与认识

第三节两种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关系

一、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概念谱系

二、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基本特征

三、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相互转化

第二章课程变革历史中的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

第一节古代课程中的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

一、个体知识论的萌芽:智者派的个人主义及“三艺”

二、公共知识的古代形式: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及“四艺”

三、理论、创制与实践知识:亚里斯多德及自由教育课程

第二节近代课程发展中的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

一、经验课程思想的形成:卢梭的自然教育

二、学科课程思想的发展:赫尔巴特的兴趣课程论

三、实证主义视域下的公共知识:斯宾塞的科学知识视

第三节现代课程变革中的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

一、个人知识论与经验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杜威及进步主义教育

二、公共知识和公共核心课程思想的确立:巴格莱及要素主义教育

三、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的交织:布鲁纳及结构主义

第四节当代课程改革中的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

一、走向公共知识:希尔斯与美国新要素主义教育运动

二、关注个体知识:佐藤学与日本的课程改革

三、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视域下个体知识的彰显

第三章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课程论意义

第一节知识的课程论意义

一、知识的教育价值:个体发展的视角

二、知识的准入机制:课程编制的视角

第二节个体知识的课程论意义

一、个体知识的基本特性、精神意蕴及其教育学意义

二、个体知识的准入机制:基于课程编制环节的探讨

第三节公共知识的课程论意义

一、公共知识的基本特性、精神意蕴及其教育学意义

二、公共知识的准入机制:基于课程编制环节的探讨

第四章公共知识视野中的新课程改革

第一节公共知识与基础学力观重建

一、我国传统“双基”论及其反思

二、日本“学力观”变化的启示

三、“四大学会”的基础观及其意义

四、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确立

第二节公共知识与学科课程的改造

一、学科课程在形式和结构上的改造

二、学科课程在内容和性质上的改造

第三节公共知识与课程标准的确立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与框架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与意义

三、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影响

第四节公共知识与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

一、基于标准的基本涵义

二、基于标准的教材开发

三、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

四、基于标准的考试评价

第五章个体知识视野中的新课程改革

第一节基于个体知识的课程观转向

一、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二、走向生活世界的课程观

三、走向开放与生成的课程观

四、走向分权与多级的课程观

第二节基于个体知识的教材观转向

一、走向范例和文本的教材观

二、走向人性化和儿童化的教材观

三、走向开放与建构的教材观

四、走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材观

第三节基于个体知识的教学观转向

一、教师由传授者走向促进者

二、教学由传话走向对话

三、课堂由知识走向生命

第四节基于个体知识的学习观转向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学习

三、探究学习

第六章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对立与统一

第一节关于知识教育的理论争鸣

一、立足于公共知识:王先生的视角

二、立足于个体知识:钟先生的视角

三、“王钟之争”透析:视界及其突破

第二节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的争论

一、数学专家的批驳

二、课程标准研制者的回应

三、透视数学新课标之争

第三节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及其反思

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第四节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的统一

一、两者统一的方法论基础

二、两者统一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知识是课程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往往伴随着知识观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它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知识观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这对范畴的凸显和日渐成熟。本文旨在以这对范畴为认识框架来剖析课程知识观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动向,形成考察和审视课程变革的独特的知识论视角和立场,揭示课程的知识建构机制,分析课程变革理论与实践过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建构问题,提升课程改革的理论意识和知识论水平。 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是一对相辅相成、彼此规约的矛盾范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这对范畴进行界说,阐述其课程论意义,丰富和完善课程的知识分类理论,构建课程改革的知识论框架;二是由这对范畴入手,梳理以往课程变革历史过程中各种知识观的具体演变,廓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知识论视野,即以个体知识和公共知识为切入点,从文本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进行反思、批判和辩护。具体而言,本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是概念界说,探讨了知识的主体(单一与复合)与向度(理解与认识),辨析了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内涵、性质、价值、增长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确立了独特的考察、分析课程问题的知识论视角和基本立场。 第二章主要是针对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课程主张、有代表性的课程流派以及有重大影响的课程改革实践,按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两个取向进行归类和梳理,从中揭示和阐述课程变革的知识论基础和客观性规律。 第三章主要是挖掘、揭示、拓展、归纳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课程论意义,探讨两种知识的课程准入机制,即全面地揭示和阐述了课程变革中两种知识的基本特性、精神意蕴及其教育学意义。此乃本研究最为重要的理论创新所在。第四、第五章则主要是一种理论的现实关照,即分别从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两个维度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的透析与评价。具体来说,以公共知识为视角阐释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基础学力重建、学科课程改造、课程标准的确立以及基于标准的各项改革,以个体知识为视角阐释了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观转向、教材观转向、教学观转向和学习观转向。 本文最后一章则主要是从知识的公共性和个体性为切入点来分析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分歧,并试图对于这些分歧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作超越性的理解。具体来说,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各界对于新课程改革一直还存在着诸多分歧,而分歧的主要根源就在于对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认识上存在着诸多误区。本章的主旨就在于对相关的学术争鸣进行归类、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把握当代课程知识观的基本走向。 总之,课程是教育的心脏,知识是课程的内核,知识问题直接构成课程问题的基础。其中,对于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内涵、特性及其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而排除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整合入手,对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必将有助于澄清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认识误区与偏差,从而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和提供切实可靠的实施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