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研究
【6h】

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概念探析

(一)低书写水平笔迹的界定

(二)字据笔迹概述

(三)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二、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统计分析与特点

(一)统计分析

(二)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一般特征

(三)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细节特征

(四)文字布局特征

(五)阿拉伯数字笔迹特征

三、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与其他类型笔迹特征的异同分析

(一)与伪装低水平笔迹的异同分析

(二)与“学生体”笔迹的异同分析

(三)与老年人笔迹的区别

(四)与中度醉酒笔迹的异同分析

四、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鉴定方法要点

(一)对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检材的检验方法要点

(二)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样本的检验

(三)分析确定检材与样本笔迹特征的方法要点

(四)对笔迹特征差异点与符合点的评断

(五)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意见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有关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与留白,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上:对低书写水平笔迹、字据笔迹的概念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对此类笔迹的特点没有仔细分类、详细论述,对鉴定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尚无总结性的归纳,对鉴定意见的种类、处理方法没有展开深入的探讨;诸多不足导致了对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定性存在困难,难以全面详细的把握此类笔迹特征的各个方面,不确定性鉴定意见层出不穷且呈上升趋势。在实践层面,大量的案例没有针对性的总结,此类笔迹鉴定也缺乏数据的说明。本文收集了大量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和真实案例,通过观察比较、统计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展开有关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鉴定研究。
  第一部分从两方面展开了对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概念的讨论,以期为其概念的明确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一方面对“低书写水平笔迹”与“字据”所涉及的笔迹鉴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与阐述,包括书写水平的概念界定、可供参考的评判出发点、书写熟练程度的区别与联系、低书写水平笔迹书写习惯的构成性特点以及字据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另一方面论述了低书写水平笔迹的研究现状和意义,着重强调了书写水平与教育水平之间正相关的联系正在逐渐衰退变弱,究其原因乃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这必然会导致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越来越多,对其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能够使笔迹鉴定理论体系更完善。
  第二部分整理了收集的数据与案例,并通过对它们统计分析的结果总结出了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特点及特征表现形式,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对收集的在校大学生和某灯泡厂下岗工人笔迹进行筛选,提取了书写水平低的笔迹样本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对比研究。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是从书写速度的快慢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两方面分别进行的,由此得到了书写速度不同、文化水平(教育背景)不同的低书写水平人的笔迹表现规律;第二、第三、第四方面,根据鉴定实践与收集的数据分别总结出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一般特征、细节特征、文字布局特征,对其进行详尽的阐述。其中,一般特征主要包括字体书体、字形、字的大小、笔迹抑压力、字的倾斜程度特征等方面,细节特征主要包括运笔、笔画交叉搭配连接、字的结构、笔顺、特殊字特征等方面,文字布局特征主要包括字形的方向与形态、字的间隔和字行与格线位置、提行和空格、字幅与纸面间的关系、程式语和标点符号的位置关系特征等方面;第五,由于字据笔迹的特殊性,将阿拉伯数字笔迹特征单独提出,从阿拉伯数字笔迹的一般特征与细节特征两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对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特征进行详细、直观、形象的阐述,以期为鉴定实践提供操作指导性建议。
  第三部分为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与其他类型笔迹特征的异同分析。主要将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与伪装低水平笔迹、学生体笔迹、老年人笔迹及中度醉酒笔迹这几种常见的易混淆笔迹进行比较,分别总结出相似点与不同点,并探讨了形成异同点根本原因,分析了原因背后的本质,希望为笔迹鉴定实践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避免此类笔迹与其他类笔迹发生混淆。
  第四部分是有关于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的鉴定方法要点的详细阐述说明,它是论文的第二个重点部分。结合鉴定案例与实践经验:首先,对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的检材、样本形式提出基本要求,对各种形式的检材进行分析,对样本在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其次,分析确定检材与样本笔迹特征的方法要点;然后,从单个笔迹细节特征异同性质评断、笔迹特征异同总和性质评断两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总结出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得出同一认定鉴定意见的条件与依据;最后,就出现的低书写水平字据笔迹鉴定意见的相关问题——不确定性鉴定意见越来越多,从鉴定的主体、鉴定的客体、最相似客体无法排除的理论、我国司法活动现状与鉴定人保护制度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从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三方面进行证据能力分析,提出对于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解决和处理方法,以期能尽量减少此类鉴定意见的出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