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利主义的政治行动道德边界的制度伦理批判
【6h】

功利主义的政治行动道德边界的制度伦理批判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缘起

2.课题研究的意义

3.课题研究的现状

4.论文的结构安排与内容简介

一、政治行动道德边界及制度伦理批判的概念结构

1.政治与政治行动

2.道德边界

3.制度与制度伦理

二、政治行动的功利主义道德边界

1.边沁的客观主义观点

2.帕累托的主观主义方案

3.密尔的防止伤害原则

三、政治行动功利主义道德边界的制度伦理批判

1.制度伦理与政治行动的道德边界

2.社会和谐作为政治行动的终极追求

3.以人为本,恪守边界,因势利导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关于政治行动是否有道德边界,或者是否要遵守道德的要求、遵守何种道德要求的问题,政治研究的两种视角——实证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的回答是不同的。政治研究的实证性视角(或政治科学)主张政治行动与道德无关,无需遵守道德的要求;而其规范性视角(或政治哲学)则主张政治行动应该遵守道德的要求,应该有道德边界。不过,政治研究中不同的规范性视角就政治行动应该遵守何种道德要求的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的立场。
  在政治研究的规范性视角中,功利主义是比较有代表性、影响也非常广泛的视角。由于功利主义主张政治行动的根本追求是最大化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幸福又是理性的人们都追求的,因而功利主义关于政治行动的道德边界的观点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尽管功利主义学派内部关于政治行动道德边界的具体观点有所分歧,例如,边沁认为道德的政治行动就是能最大化最大多数人的幸福的行动,哪怕为此要采纳积极的再分配政策、干涉私人领域也在所不辞;帕累托坚持“帕累托改进”(乃至“帕累托最优”)的效果来自自由且自愿的交易行为,政治行动的唯一使命在于保障“帕累托改进”(或最优)的效果及其条件;而密尔则主张道德的政治行动应该是一方面能尽可能地促进被统治者美德和智慧,从而进一步促进被统治者的总福利的行动,另一方面又必须是谨守“除非该行动伤害到他人,否则不当干涉”的原则的行动。功利主义的这三种观点都存在着内在的缺陷,故而不能成为政治行动的道德边界。
  除了功利主义之外,能为政治行动提供道德边界的道德学说还有像德性论和义务论,但制度伦理的综合性视角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政治行动提供更为合理的道德边界。根据制度伦理中关于制度善和制度公正的要求,结合德性伦理学和义务论伦理学的理论,善的或正当政治行动应该在目的和手段两方面都能得到辩护,因此,政治行动的道德边界应该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恪守边界、因势利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