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休息权保障中的国家义务——以休息权的双重面相为分析视角
【6h】

论休息权保障中的国家义务——以休息权的双重面相为分析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新颖性

一、休息权保障基本理论

(一)休息权相关理论

1.内涵解读

2.与相关权利关系

(二)国家义务内涵

1.概念及价值基础

2.基本特征

二、休息权的双重面向

(一)休息权的主观权利面向

(二)休息权的客观价值秩序面向

三、从休息权的主观权利面向看国家义务

(一)休息权保障的国家消极义务

1.不得制定侵害性法律

2.不得实施侵害性行政行为

3.不得枉法裁判

(二)休息权保障的国家给付义务

1.直接物质性利益给付义务

2.司法救济义务

四、从休息权的客观秩序面向看国家义务

(一)休息权保护的立法创制和完善义务

1.工作时间规定的完善

2.休假制度的完善

(二)休息权保护的法律践行义务

(三)休息权保护的合宪性解释义务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休息权应受到充分保障,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也是国际发展之趋势。我国历来重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以及现行宪法均对劳动者的休息权进行了规定,现行宪法第4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但在另一方面,劳动者的休息权却时常受到国家以及用人单位的侵害,过劳死事件也时有发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休息权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休息权相关的立法、执法以及司法救济均存在需完善之处。基本权利均具有主观权利面向以及客观价值秩序面向,休息权亦不例外。由我国宪法概括人权保障条款可得出,休息权具有主观权利面向,具有可请求性,国家负有给付的义务。由我国宪法第43条可推衍出休息权具有客观价值秩序面向,对应的国家应履行相应的国家保护义务。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休息权保障基本理论。阐释休息权的相关理论内容,解读休息权的内涵,以明晰休息权的主体、内容以及与人权、劳动权及其休假休整权的关系。对国家义务的内涵以及价值基础进行分析,得出国家义务具备法律性、普遍性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休息权的双重面向。首先对主观权利以及客观价值秩序两对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同时基于我国宪法文本,分析得出休息权具备双重面向及双重面向所具备的功能。休息权作为主观权利,具备防御权功能与受益权功能,防御权功能主要在于排除国家干涉,受益权功能则强调国家的给付;而同时休息权作为客观价值秩序,其中蕴含的价值是一国应努力追求的。
  第三部分,从休息权主观权利面向看国家义务。休息权作为主观权利,存有防御权功能与受益权功能,因此存有对应的国家义务。对应休息权的防御权功能,国家应履行消极义务,不得侵害公民休息权。对应休息权的受益权功能,国家应履行休息权保障上的给付义务,包括物质性利益的直接给付义务和司法救济义务。
  第四部分,从休息权的客观价值秩序面向看国家义务。对应着休息权客观价值秩序面向,存在着相应的国家保护义务。依据宪法第43条规定,国家应努力完善休息权制度,履行国家保护义务。国家保护义务国家各机关承担,应积极创制与完善休息权保障的相关法律、努力践行休息权保障法律以及对相关法律进行合宪性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