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玠的心性思想研究——以《太上老君说常清静》注解本为中心
【6h】

王玠的心性思想研究——以《太上老君说常清静》注解本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序 言

一、王玠心性思想渊源

(一)宋代理学对王玠思想的影响

(二)佛教心性思想对王玠思想的影响

二、性命双修——王玠心性思想

(一)照心与妄心

(二)心性修炼——清静为本

(三)命功的修炼——性依命立,命从性修

(四)性命混融论——性为体,命为用

三、王玠心性思想的影响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文仅仅只有几百字,是一部比较短的经典,是道教研究心性思想的经典著作。该经主要是阐述“心”的修炼以及如何理解的问题。最初以心这一问题为中心的典籍有司马承祯的《坐忘论》、《洞玄灵宝定观经》和《太上老君内观经》等经典。在这样的成果之后,以《老子》的“清静”为核心概念,为了恢复人间“心”的本来的状态,出现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以下简称《常清静经》)。该经的思想被认为是通过对“心”的修炼能够体得“道”之真理。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在创教开始就认为全真教徒应该研习的经典有儒家的《孝经》、佛教的《般若心经》以及《常清静经》,作为原本就是道教经典之一的《常清静经》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结果不管是否是全真教,在道观的早晚课中《常清静经》作为必须的经典,一直持续到现在。
  王玠是元朝最后一个为该经作注之人。也继承了历代全真教派融合三教的思想,对丹道思想有独特的阐述,同时更加入了对心性的论证,但是对心性的议论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心性论证的问题是始终是坚持道教的性命双修的目的展开,同时在具体论证的时候吸收了儒家心性二元论,将佛教的论证逻辑融入其中,形成自身的心性思想,同时也对儒家、佛家有相应的批判的地方。
  本文主体分四个部分,先从王玠的思想渊源说起,着重阐述了王玠所注解《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心性思想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全文主要依托王玠所注解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还真集》的解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