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刑事领域中对司法精神病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6h】

在刑事领域中对司法精神病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司法精神疾病鉴定在刑事领域应用的发展沿革

二、国外司法精神病鉴定在刑事领域内的应用状况

(一) 鉴定人资格的确定

(二) 鉴定人及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

(三) 精神病的司法鉴定启动程序

(四) 在刑事领域内司法精神鉴定鉴定涉及的内容

(五) 对违法精神病人的处理

三、我国在刑事领域关于司法精神疾病鉴定的相关规定及不足

(一) 精神病的司法鉴定启动程序

⒈这种制度设计剥夺了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启动鉴定程序的权利.

⒉仅由公权力启动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程序是不可靠的

⒊由现行诉讼模式决定的公权力间监督不平衡

⒋职能机关对鉴定的随意启动以及当事人对鉴定监督的缺位容易引发公众的信任危机和司法腐败

(二) 鉴定人及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

⒈鉴定意见的本质属性为证据的一种

⒉司法实践中对于司法精神病鉴定人员“越俎代庖”已经习以为常

⒊鉴定人出庭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 在刑事领域内司法精神病鉴定涉及的内容

⒈对受审能力《刑事诉讼法》未作专门规定

⒉对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过于原则化,过于笼统,往往为人误解

⒊对服刑能力鉴定的规定过少

(四) 对违法精神病患者的处理

⒈对于审理过程中丧失受审能力的精神病人未规定处理办法

⒉对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况规定过于笼统

⒊对于罪犯缺乏服刑能力的情况没有规定怎样处理

⒋经费投入不足

四、在刑事领域内司法精神疾病鉴定制度的完善

(一)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

⒈赋予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申请初次鉴定的权利

⒉赋予当事人更多自我救济权利,限制公权力启动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随意性

⒊加强公、检、法之间的相互监督

(二) 鉴定人及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

⒈加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⒉完善鉴定人出庭的法律法规

(三) 在刑事领域内司法精神病鉴定涉及的内容

⒈完善受审能力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⒉完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法律法规,规范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行为

⒊建立与服刑能力相关法规与制度

(四) 对违法精神病患者的处理

⒈对违法精神病患者的处理应分情况区别对待

⒉建立对危险性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具有必要性

⒊立法上允许监狱关押部分精神病患者

⒋对不具服刑能力但继续关押在监狱的罪犯应区别看押

⒌完善违法精神病人的强制治疗与释放程序

⒍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家庭,社区,监狱三级监护医疗体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刑事领域内司法精神病学的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我国司法精神病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起步较晚,所以同其他发达的法治国家相比还有一定不足。目前司法精神病学在我国刑事领域内的应用,主要包括与刑事案件相关的一些责任能力与行为能力的鉴定及相关处理措施。责任能力主要是指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一种精神状态;行为能力主要包括受审能力、服刑能力、作证能力、性自卫能力。行为能力是当事人在接受审判、接受刑罚、出具证言、进行性行为等相应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从鉴定人资格的确定、司法鉴定人及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司法精神鉴定的启动程序,司法鉴定的内容,以及司法鉴定后的一些处理程序这几个角度来分析讨论。第一部分回顾了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几千年历程中我国司法精神病在刑事领域应用方面的发展沿革。第二部分介绍了部分国外法治发达国家司法精神病鉴定在刑事领域内的应用状况,为我国目前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素材。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在刑事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施现状。由于我国司法精神病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起步较晚,所以同其他发达的法治国家相比还有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欠妥之处。第四部分在参考我国目前司法精神病鉴定先进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以上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同时文章还借鉴了域外先进法律制度和理念。司法精神病学在刑事领域的应用目的主要是解决触犯了刑法的精神病患者个人权益的保护与社会公共安全的保护的冲突问题。由于性自卫能力属于女性受性侵害后可能进行鉴定的事项,一般不涉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问题,所以本文暂不对性自卫能力展开论述。由于轻微触犯刑律但具有高度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潜在危害与现实威胁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关于对精神病患者的虐待和利用精神病患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报道比比皆是,所以本文对散在社会各个角落但轻微触犯刑法的精神病患者的处理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