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旅游地区环境事件中多元主体的话语实践研究——基于云南双廊、沙溪等地的调研数据
【6h】

旅游地区环境事件中多元主体的话语实践研究——基于云南双廊、沙溪等地的调研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井喷式”生态旅游正成为当下新的环境污染源。在当下媒介社会化表征体系中,各类主体围绕环境问题生产、传播了大量话语,形成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多元环境话语空间。 本文通过云南民族生态地区的实地调研,围绕云南民族生态旅游地区两起环境污染事件:“双廊客栈排污事件”和“沙溪硫酸厂事件”,交叉探讨生态旅游脆弱区不同利益主体的话语实践。本文最终目的是对不同利益主体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呈现的话语特点做出解释,进而寻找缓和社会多元主体利益矛盾,促进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化解的方法途径。 本文研究的问题:在民族生态旅游地区,环境污染事件中的多元主体是如何使用媒介资源,参与到环境污染事件的话语实践过程中呢?它可以拆分为两个问题:(1)多元主体是如何通过话语实践构建身份,又有着怎样的价值或利益诉求?(2)如何运用媒介资源对事件进行传播和呈现?这种传播和呈现对于事件的最终结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本文拟从话语研究的角度来探讨旅游生态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该研究以环境话语为理论基础,着重从事件中的多元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策略及媒体的运用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前人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本文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类行为主体:意见领袖、地方政府、原住居民与客栈商户。 结果表明其多元利益主体的话语实践正是基于他们所处的关系位置、媒介资源以及身份而进行:知识分子以及媒体等意见领袖的话语最具影响力,地方政府一般是公共事件中的“全能者”,原住居民则习惯性依赖他人来表达意义和价值诉求,企业商户的话语实践主要基于公关危机管理的逻辑框架。 因此,本文认为环境治理和公共事务的整体面貌是多样、矛盾和复杂的,而环境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案应是动态的、可质疑的、有待进行批判性审视,多元主体的话语实践也只有一少部分或极少部分能够成功实现话语的结构性乃至制度化,成功与否还有赖于合理的行动策略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