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时的应用对比研究
【6h】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时的应用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 言

1. 乳腺癌的化疗

2. 乳腺癌化疗中心静脉置管常用的方式

3.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 实验主要仪器、材料

3. 实验方法

第3章 结 果

1. VPA组与PICC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 VPA组与PICC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3. VPA组与PICC组之间手术操作难易程度比较

4. VPA组与PICC组并发症的比较

5. VPA组与PICC组的生活质量的比较

6. VPA组与PICC组的护理

第 4 章 讨 论

1.VPA组与PICC组的手术操作难易程度比较

2. VPA组与PICC组置管并发症的比较

3. VPA组与PICC组生活质量的对比

4. 其他

5. VPA的临床应用前景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附 录

致谢

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化疗中使用的VPA与 PICC两种深静脉置管方式进行对比,了解VPA在手术操作难易程度、并发症、置管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是否较PICC更有优越性,从而选择更适合乳腺癌化疗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在番禺区中心医院腺体外科住院化疗的205例乳腺癌患者,经本人同意且无精神疾病、符合研究入组条件者列入研究分析对象。20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VPA组为研究组,共105例,年龄区间为27岁~72岁,中位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49.8岁;PICC组为对照组,共100例,年龄区间为27岁~71岁,中位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49.7岁。研究组、对照组均为女性,两组患者临床上均已确诊为乳腺癌并且需要行深静脉置管化疗;均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均自愿参加测评;均非危重病患者。
  2.方法和材料:
  2.1.置管类型:
  1)安全型三向瓣膜式PICC单腔导管(型号:导管直径为4Fr,长度为60cm,均有刻度标记),配安全型Introcan穿刺针--美国巴德国际有限公司。
  2)小型单腔静脉输液港,(型号:导管直径为7Fr,长度为50cm,其中有刻度标志的为35cm)术中连接三向瓣膜式导管--美国巴德国际有限公司。
  2.2. B超:型号:DP6600,深圳迈瑞(Mindray)公司生产。
  3.实验方法
  3.1、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临床特点资料收集:首先需要通过病案资料收集可能影响到置管手术操作、置管并发症和患者生活质量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临床特点资料。
  3.2.手术操作难易程度评价方法和指标:分别记录①置管成功率、②置管长度、③置管次数、④是否需要调整置管位置、⑤置管过程并发症、⑥置管过程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3.3.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评价方法和指标:①置管过程并发症种类;②置管后的并发症种类;③并发症的发生率;④置管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3.4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测评方法和指标:所采用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有:ECOG评分表、Karnofsky评分表、QLICP-BR(V1.0)评分表。化疗前,依据ECOG评分标准,判断患者的行为能力狀況,以決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治疗;3化疗后,用Karnofsky评分表和QLICP-BR(V1.0)评分表评估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状况。
  4.统计学处理
  根据收集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两个组某个比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因素间的因果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实验结果:
  1. VPA组与PICC组手术操作难易程度的比较:VPA组与PICC组置管次数和置管成功率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较PICC组需要再次调整置管位置的比例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长度是置管过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42,95%CI:1.011~1.074),置管长度越长,置管过程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
  2. VPA组与PICC组置管并发症的比较: VPA组在置管过程、置管后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P<0.01),但与PICC组并发症种类不尽相同。置管长度是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67,95%CI:1.039~1.097),置管长度越长,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
  3. VPA组与 PICC组生活质量的比较:化疗前,VPA组与PICC组的ECOG评分均符合化疗标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次化疗后,无论在Karnofsky评分还是在QLICP-BR(V1.0)中的总评分、自我评分,VPA组患者均比PIC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QLICP-BR(V1.0)中所有与上肢活动相关的子项目中均体现出VPA组比 PICC组更有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 VPA组较 PICC组需要再次调整置管位置的比例及置管过程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提示VPA较PICC更易操作。
  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置管过程、置管后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更具临床安全性。3.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VPA)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者高。
  因此建议乳腺癌化疗患者尽可能选择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作为化疗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