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6h】

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言

2 文献回顾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进展

2.3 小结

3 问题提出

3.1 前人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意义

4 干预寻求态度问卷修订

4.1 目的

4.2 方法

4.3 结果

4.4 结论

5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

5.1 目的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6 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

6.1 目的

6.2 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结论

7 学校支持影响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过程

7.3 实验结果

7.4 结论

8 总的讨论与结论

8.1 总的讨论

8.2 创新与不足

8.3 总的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目录:

C. 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流动青少年是指由于生活缘故跟随父母离开原居住地,来到城市学习的13、14岁-18、19岁的特殊青少年群体。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流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环境适应良好,身心潜能得到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符合社会期望,并自身感到愉悦的状态。研究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丰富了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使用《心理干预寻求态度问卷》、《学校支持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329名流动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并对典型的35名高中生进行干预实验,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①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得分都在2分以上,排名前三的是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和焦虑,分别是2.64、2.62和2.50。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性别、是否寄宿、父母婚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心理健康总分及强迫、敌对、抑郁、焦虑四个因子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人际关系、焦虑、心理不平衡三个因子上寄宿生得分高于走读生;在强迫、人际关系和焦虑因子上,再婚家庭的流动青少年得分高于其他家庭环境。
  ②干预寻求态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六个因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干预寻求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学校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及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7个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学校支持水平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干预寻求态度在学校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③实验前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支持水平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学校支持水平的提高,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