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的实验和临床研究--RQ-PCR检测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RD监测中的作用
【6h】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的实验和临床研究--RQ-PCR检测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RD监测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实验材料与仪器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 论

结 语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3/10万,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约占1/3。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90%以上的ALL患者在诱导后可获得完全缓解(CR),并有70%~80%可获得5年持续完全缓解。然而,仍有20%~30%患者在缓解后复发,这与体内仍存在形态学无法检测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有关。大量研究证明,MRD是最能反映个体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的信息,也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准确测定MRD并分析其意义,对临床追踪病情、判断预后,并据此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Ig/TCR基因含有数量庞大的V、D和J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片段在淋巴细胞发育早期发生重排,重排时只有一个V、D或J基因片段随机结合;同时在V-D和D-J的连接区中,可有碱基的缺失、插入突变。因此,Ig/TCR基因重排具有高度多样性,因而具有高度特异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的Ig/TCR基因重排均起源于同一恶性克隆,即单克隆性重排,因此,单克隆性Ig/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每种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克隆的特异性分子标志。此外,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和成人ALL中均具有极高的检出率,欧洲BIOMED-2行动设计的引物系统,使Ig/TCR基因重排在恶性克隆淋巴细胞中的检出率达到100%。由于Ig/TCR基因重排具有上述高特异性和高检出率,使其可作为ALL-MRD检测的特异性标记。实时定量PCR(RQ-PCR)具有高敏感性(达到10-5~10-6)、高特异性、快速、简便、定量等优点。以RQ-PCR检测Ig/TCR基因重排是目前定量追踪MRD的最可靠方法。欧洲研究组织(European Study Group,ESG)已制定出一套ALL-MRD的RQ-PCR检测标准。此标准对RQ-PCR检测Ig/TCR基因重排的定量范围、敏感度、阳性与阴性的界定、Ct值等进行了统一化的规定,有效地控制了假阳性和假阴性,并有利于MRD检测结果在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3]。目前国内尚缺乏大样本、系统化、标准化,以及以临床结局为观察终点的RQ-PCR监测白血病MRD的研究。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区域性或全国性并针对我国ALL患者特有的MRD检测和诊断标准,仍为当前我国ALL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的:以ALL患儿为观察对象,以RQ-PCR为检测方法,以Ig/TCR基因重排为靶目标,评价RQ-PCR检测ALL患儿Ig/TCR在MRD监测中的意义。 方法:⑴标本的选择和处理,选择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FCM检查确诊为ALL的病例,一病例分别在以下时间点采集骨髓标本。⑵初诊患者Ig/TCR基因重排的检测 选取Biomed-1行动中的14对引物,PCR扩增初诊标本IgH、Igκ、TCRγ和TCRδ基因重排,1.5%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扫描,分析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对基因扫描鉴定为单克隆的PCR产物进行测序。⑶RQ-PCR检测Ig/TCR基因重排方法的建立 根据上述Ig/TCR基因重排的测序结果,设计针对每一例患儿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albumin为内参基因,建立RQ-PCR检测方法,以特异性Ig/TCR基因重排的相对表达量作为MRD追踪的靶目标。⑷随访患者MRD的追踪 在ALL患者各治疗时点检测Ig/TCR基因重排的相对表达量,观察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⑸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PCR结果,分析初诊ALL患儿Ig/TCR基因重排的检出率和构成比。根据基因扫描结果,分析不同克隆特性Ig/TCR基因重排的发生率。根据RQ-PCR结果,分析ALL患者MRD水平总体变化规律。比较Ig/TCR基因重排的检出率、克隆特性及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各临床特征的关系。实验所得计量资料以±SD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卡方检验比较各临床特征组别与Ig/TCR基因重排发生率、克隆特性的关系;以Kendall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MRD变化趋势。 结果:①Ig/TCR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在86例初诊ALL患者中,83例(96.51%)可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Ig/TCR基因重排,平均每例可检出2.52个Ig/TCR基因重排。②各种Ig/TCR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在83例可检出Ig/TCR基因重排的病例中,IgH基因重排的比例最高,达到80.72%(67/83例),其后依次为TCRδ67.47%(56/83例)、Igκ55.42%(46/83例)和TCRγ49.40%(41/83例)。③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特性 61例初诊ALL患者共172个Ig/TCR基因重排中,56例(91.80%)可检出单克隆性Ig/TCR基因重排。单克隆性、寡克隆性和多克隆性Ig/TCR基因重排的检出率分别为58.14%、30.81%和11.05%,以单克隆性重排为主,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单克隆和寡克隆性基因重排中,四种Ig/TCR基因重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多克隆性基因重排中,IgH 与TCRγ和TCR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R患者和复发患者初诊时Ig/TCR基因重排的检出例数、检出个数以及克隆特性无显著性差异。④RQ-PCR检测Ig/TCR基因重排表达量的结果 ①22例CCR患者初诊时Ig/TCR基因重排的相对表达量为8.85×10-1~2.56×10-2;在诱导治疗结束时,Ig/TCR基因重排相对表达量较初诊时明显下降,已出现MRD阴性病例;在巩固治疗开始前,MRD阴性病例进一步增加,与诱导缓解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Ig/TCR基因重排相对表达量继续下降,在维持治疗前,受检病例均为MRD阴性;②4例复发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至复发前各检测时点MRD均为阳性,从Ig/TCR基因重排的相对表达量开始回升至临床复发的平均时间为3.25个月(2~8个月)。⑤Ig/TCR基因重排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在初诊白细胞总数<50×109、(50~100)×109和>100×109组中分别为89.80%、53.85%和25.00%,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早前B-ALL、前体B-ALL、成熟B-ALL和T-ALL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7.18%、93.75%、80.00%和25.00%,T-ALL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1、L2和L3三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67%、71.43%和16.67%,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特性与各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诱导缓解结束时,T-ALL组Ig/TCR基因重排的表达量高于B-ALL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诱导缓解结束时和巩固治疗前,Ig/TCR基因重排的表达量在强的松7天反应PPR组均高于P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维持治疗前,诱导缓解治疗15天NR组高于Ig/TCR基因重排的表达量高于CR组;初诊骨髓幼稚细胞<80%组高于≥80%组,组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诱导缓解结束时根据Ig/TCR基因重排表达量重新划分危险组别,与诱导治疗前的危险度分组比较,CCR患者SR、IR、HR病例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但4例复发患儿中,2例在诱导缓解治疗后危险度升级。 结论:⑴Ig/TCR基因重排在ALL患儿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联合多种Ig/TCR基因重排检测的情况下,使用较少的引物,亦可获得较高的检出率。⑵Ig/TCR基因重排在ALL中以单克隆重排为主,可与寡克隆性基因重排同时存在。基因扫描可简便、快捷、准确分析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有效筛选出不同克隆特性的Ig/TCR基因重排。⑶以RQ-PCR检测Ig/TCR基因重排可反映MRD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指导治疗的有效、可行的重要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