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质性劳动力、就业匹配与收入差距——基于劳动力异质性和市场异质性的匹配
【6h】

异质性劳动力、就业匹配与收入差距——基于劳动力异质性和市场异质性的匹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2 文献综述

2.1异质性劳动力

2.2异质性劳动力的供需不均衡与就业匹配

2.3异质性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与收入匹配

2.4 述评

3 异质性劳动力的供给

3.1劳动力异质性和异质性劳动力的定义

3.2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3.3异质性劳动力的供给现状

3.4 异质性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4 异质性劳动力的需求

4.1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4.2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状

4.3 影响我国异质性劳动力需求的实证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

5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

5.1 异质性劳动力供需的非均衡性

5.2 异质性劳动力的收入非均衡性

6 异质性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

6.1搜索匹配理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适用性

6.2岗位空缺与失业的最优匹配均衡模型

6.3 数据描述和校准估计

6.4 实证方法和结果

7 异质性劳动力与收入的匹配

7.1人力资本定价模型的适用性

7.2人力资本的价值和风险组成

7.3 人力资本的差异定价理论与门槛模型

7.4 人力资本差异性价格的估计和溢出效应

8 结论和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中国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显性增加。相反,在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问题日益复杂。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不再表现为单一的失业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体现为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同时,在大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市场异质性和劳动力异质性特征日益突出,一方面导致劳动力与岗位之间匹配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导致不同行业、地域和学历的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在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今天,传统经济学方法中劳动力同质性的假设已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仅从劳动力数量研究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显得局限。因此,本研究认为,解决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首先应当尊重劳动力异质性的客观现实。在劳动力异质的前提下,揭示劳动力市场非均衡背后的影响因素,提高劳动力与岗位匹配的效率和分配方式的效率。
  从内容和方法上看,本研究首先从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分析了当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现状。通过劳动力质量与数量的偏态分布图揭示了劳动力供需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国家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调查数据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对学历要求的差异。进而,本研究对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利用VES生产函数和技能溢价理论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差异问题、收入差距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图形解读,并通过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针对供需不均衡和收入不均衡,本研究详细的论证了异质性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以及与收入的匹配模型。一方面,利用拓展的DMP理论将异质性劳动力和岗位的匹配过程模型化:把劳动力异质性作为变量引入搜索匹配模型,并内生化教育变量,通过最优规划、博弈论、校准分析和生存事件分析方法,论证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机制。另一方面,根据劳动力的异质性特点和行业、区域等市场异质性特点,建立包含人力资本价值风险和贡献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并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对人力资本的贡献进行权重赋值,计算不同学历、职位、行业、区域和年份的劳动力价格。
  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看,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教育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劳动力供给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是“民工荒”的主要原因;而资本对异质性劳动力的互补性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技工荒”的原因。在影响劳动力供需的相关因素的制约下,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我国资本投入对技能性劳动力产生互补作用,而对非技能性劳动力产生替代作用。在二元经济的背景下,导致劳动力市场面临非充分就业前提下的结构性供需差异问题。实体经济中,“用工荒”和失业问题谁更严重取决于行业技术进步的压力与劳动者异质性之间的博弈。资本深化的过程加快了供需结构差异的扩大,资本投入恰巧填补了经济转型中人力资本的缺口。其次,从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看,因为异质性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存在互补和替代的关系差异,要素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行业收入的收敛水平。但并不说明,一味提高所有行业的高学历劳动力就能实现行业间的收入收敛。相反,由于要素对收入收敛的贡献受限于行业异质性和市场需求,行业之间劳动力异质性的存在反而能够缩小收入差距。而在行业内部,劳动力的同质化有助于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高等学历劳动力利用效率较低,导致技术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扭曲成劳动密集型类型,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所有论证均放松劳动力同质性的假设,详细的分析异质性劳动力与资本的替代和互补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解释劳动力供需差异和收入差异,使理论分析和实证更能合理的反映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并且从劳动力异质性等微观角度提出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劳动力与收入水平的匹配机制,更能针对当前的市场矛盾,从劳动者就业、行业发展和人口发展三方面合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此外,综合考虑劳动力的异质性差异和市场的异质性风险,从异质性劳动力对产出贡献的权重差异,构建较为易于操作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也是本文的贡献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