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共性技术R&D合作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6h】

产业共性技术R&D合作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外部性、风险性、关联性、准公共品性、经济和社会效益性等基本特征,由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基本特征和特殊公共品属性,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可能存在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现象,这种双重失灵现象决定了政府应在共性技术的供给和扩散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共性技术是研究开发过程中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技术,政府的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于选择共性技术的组织模式,即通过合理的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使得组织的科学研究成果完全共享,技术成果部分共享,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的顺利研发和扩散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因而研究共性技术的研发组织模式和政府的对组织模式的引导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前两章主要阐述了产业共性技术及其研发组织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特点、识别、双重失灵现象等一些基本问题。第三章通过构建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型,为政府引导合理的组织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文中的模型借鉴了Kaz Miyagiwa,Yuka ohno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并对以往的研究模型做出改进。模型是在考虑投入溢出和成果溢出共存的混合溢出,以及溢出总量随时间T的变化的基础上,引入了研发风险率函数,通过对各种组织模式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R&D投资率进行比较,探讨哪种组织模式更适合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扩散。结论表明:市场机制下,企业不一定会选择RJV(Research Joint Ventrue,技术联合体);从社会福利角度,RJV产生的社会剩余大于R&D卡特尔和R&D竞争;为使社会福利最大,政府应引导企业形成RJV。通过模型的结论分析,文章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形成RJV的具体途径和政策措施。
  第四章研究了RJV的四种具体组织模式:项目组织、产业技术联盟、科研基地和国家共性技术研究机构。从组织特点和适宜的共性技术类型两个方面对四种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从组织成员、组织经费来源、组织管理方式、组织成果扩散方式四个层面对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第五章通过案例分析,对电动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即电动汽车产业联盟进行研究。从组织成员、组织经费、组织管理、技术扩散与共享机制四个层面分析了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和政府作用。本文最后对文章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