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光合细菌固定化包埋颗粒产氢特性实验研究
【6h】

光合细菌固定化包埋颗粒产氢特性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1绪论

1.1能源现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光合细菌的生态意义和应用价值

1.2.2光合细菌光合产氢研究进展

1.2.3细胞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1.2.4固定化细胞颗粒内质量传输研究进展

1.3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本文研究的目的

1.3.2主要研究内容

2固定化细胞制备和颗粒材料性能实验研究

2.1引言

2.2固定化细胞颗粒制备

2.2.1制备方法和材料选择

2.2.2固定化细胞颗粒制作实验方法

2.3包埋颗粒载体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2.3.1测量仪器

2.3.2有效扩散系数的测量

2.3.3孔隙率的测量

2.3.4颗粒机械强度的测量

2.3.5颗粒透光率的测量

2.3.6颗粒稳定性测量

2.3.7固定化颗粒内部结构观察

2.4制备条件及材料配比对颗粒性能影响

2.4.1.包埋材料的温度、延迟时间对颗粒性能的影响

2.4.2交联剂浓度对颗粒透明度影响

2.4.3包埋剂中卡拉胶含量对成球的影响

2.4.4包埋剂PVA和海藻酸钠配比对颗粒性能的影响

2.4.5不同直径包埋颗粒性能比较

2.4.6载体颗粒内部结构观察结果

2.5本章小结

3固定化光合细胞降解有机物产氢特性及可视化实验

3.1引言

3.2光生化反应器实验系统及装置

3.2.1光生化反应器设计

3.2.2实验系统及装置

3.3固定化光合细胞凝胶颗粒内部结构可视化实验

3.3.1实验材料

3.3.2实验方法

3.3固定化细胞颗粒产氢反应过程的在线观察结果

3.3.1细菌固定化后对载体凝胶颗粒结构的影响

3.3.2颗粒内某一固定位置结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

3.4固定化光合细胞产氢及降解有机物特性实验

3.4.1固定化颗粒最佳细菌包埋量的确定

3.4.2实验系统及测量方法

3.5实验结果分析

3.5.1底物浓度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产氢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3.5.2培养液pH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产氢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3.5.3入射光光谱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产氢和降解性能的影响

3.5.4光照强度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产氢和降解性能的影响

3.5.5温度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产氢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3.5.6底物流速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产氢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3.6本章小结

4固定化细胞内部质量传输模型

4.1引言

4.2球形颗粒内底物质量传输模型的建立

4.2.1模型对象及简化假设

4.2.2控制方程的建立

4.2.3基质消耗速率的确定

4.2.4 Thiele模数φ和内扩散有效因子η的确定

4.3模型的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3.1 Thiele模数φ模型计算值与实验验证结果

4.3.2内扩散有效因子η的计算

4.3.3颗粒内底物浓度的分布与分析

4.3.4颗粒内反应速率的分布与分析

4.3.5单个颗粒总反应速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

4.4本章小结

5结论

5.1本文主要结论

5.2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有限储量化石燃料的减少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使21世纪的能源面临巨大挑战。可再生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主体。氢能清洁可再生,燃烧之产生水和巨大能量,生物制氢技术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能妥善解决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固定化细胞技术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具有很多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医学、化学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将固定化技术与生物制氢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反应器内的生物量,使单位反应器的产氢率和运行稳定性有所提高。本文利用本实验室培育筛选的一种高效光合产氢菌,针对单个固定化光合细胞凝胶颗粒,实验研究了其产氢特性以及对底物葡萄糖的降解特性,初步建立了固定化细胞凝胶颗粒内含生化反应的微观质量传输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探讨了制备固定化细胞凝胶颗粒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载体浓度、混合载体的配比、温度、延迟时间、交联剂浓度等。 2.由于光合细菌光合产氢对光的特殊要求,本文通过控制交联剂硼酸和氯化钙浓度、载体聚乙烯醇和硼酸的反应温度、混合载体的配比等条件制备出透光率、机械强度、粒径、稳定性等性能都较好的包埋颗粒。实验测量了各种工艺制备的凝胶颗粒的有效扩散系数、孔隙率、透光率、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性能参数。并对凝胶颗粒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培养不同时间的颗粒内结构的变化,最终找出一种最佳的颗粒制备工艺。 3.设计了生化反应器并搭建了固定化光合细胞产氢及降解特性实验系统。反应器首先能满足可以在线观察固定化光合细胞降解有机物产氢过程中颗粒内的反应现象,本文对该反应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主要观察产物的形态,有无气泡存在。观察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颗粒内到主体溶液的传输过程主要以分子扩散的形式完成的,颗粒内并无气泡形成。 4.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产氢动力学,本文着重研究了基质浓度、光波长、光照强度、温度、基质溶液pH、基质溶液流速等对产氢和降解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因素对产氢和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当采用黄光照射、光强为6000lx、温度为30℃、pH值等于7、基质葡萄糖浓度60mmol/L、流速在22ml/h左右时产氢率最好。降解效率与产氢速率由很大相关性,只有底物浓度对其影响稍有偏差。 5.结合光照强度、温度、基质溶液 pH 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光产氢的影响初步建立了凝胶颗粒内含生化反应的质量传输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对整个颗粒的总反应速率进行了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