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
【6h】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1对外劳务输出的基本理论

1.1劳务输出的涵义

1.1.1劳务输出的基本涵义

1.1.2劳务输出与国际劳务合作的关系

1.1.3劳务输出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关系

1.2劳务输出的类型

1.2.1按所有制经营形式划分的类型

1.2.2按劳务输出组织形式划分的类型

1.2.3按劳务输出方式划分的类型

1.3关于劳务输出动机的主流思想

1.3.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1.3.2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1.3.3马克思关于劳务输出动机的基本观点

1.4关于劳务输出影响的主要理论

1.4.1俄林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1.4.2雷布钦斯基定理

1.4.3马克思关于劳务输出影响的基本观点

2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

2.1.1我国劳务输出的数量不断增多

2.1.2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拓宽

2.1.3政府部门对劳务输出的管理正走上规范化正轨

2.2我国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优势

2.2.1我国可供劳务资源丰富

2.2.2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2.2.3我国劳动力结构完备

2.2.4我国具有自己的技术优势

2.3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2.3.2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制不够健全

2.3.3我国劳务市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

2.3.4政府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2.3.5我国劳务出口的经营方式单一

2.3.6对外派劳动者的权益缺乏法律保护

2.4我国劳务输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4.1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过于集中

2.4.2劳务输出立法层级较低

2.4.3缺乏统一协调的劳务输出支持体制

2.4.4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单一

2.4.5许多国家在劳务输入方面设立各种贸易壁垒

3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及其法律适用的分析

3.1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

3.1.1劳务合作合同的内容

3.1.2劳动合同的内容

3.2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法律适用

3.2.1适用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解决劳务纠纷

3.2.2适用有关国际公约解决劳务纠纷

3.2.3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解决劳务纠纷

3.2.4适用劳动法中的强制性规定解决劳务纠纷

4关于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的思考

4.1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形式

4.2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4.2.1我国政府对劳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4.2.2境外雇主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虐待性雇佣

4.2.3外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4.2.4外派劳务人员缺乏自我保障的意识和能力

4.3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的建议

4.3.1构建外派劳务争议的劳动法处理机制

4.3.2我国政府及外派企业的制度保护

4.3.3简化诉讼程序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5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制度的建议

5.1增强政府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作用

5.1.1改革外派劳务经营权审批制度

5.1.2鼓励、开发和利用民间渠道

5.1.3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5.1.4积极开拓海外劳务市场

5.2在发展普通劳务输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高级劳务输出

5.3立法须以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中心

5.4立法须与国际劳工公约相衔接

5.5制定专门的劳务输出法律

6结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劳务输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人数在逐年递增,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劳务输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服务贸易出口的优势产业之一。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在对外劳务输出立法方面还十分滞后,至今还没有制定一部关于该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外派劳务方面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最终阻碍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本文将以“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服务贸易被日益受到重视的立法背景下,从对外劳务输出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现状的分析,确定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通过对劳务输出合同的解读,结合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制度的建议,以期保护我国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中劳动人员的正常交往。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劳务输出的定义和类型进行了基本的梳理。首先对劳务输出的概念,结合劳务输出与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其次,将劳务输出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进行分析。最后,对劳务输出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由于当今无论是西方学说还是马克思主义,均无独立的劳务输出理论,因此,论文拟从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入手,结合西方理论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从劳务输出动机理论、劳务输出影响的理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论文着眼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在肯定了我国二十多年来在劳务输出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我国在发展对外劳务输出方面的潜在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劳务输出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制不够健全,我国劳务市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政府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我国劳务出口的经营方式单一,外派劳动者的权益缺乏法律保护。本文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对外劳务输出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表现在: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过于集中,劳务输出立法层级较低,缺乏统一协调的劳务输出支持体制,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单一,许多国家在劳务输入方面设立各项贸易壁垒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及其法律适用进行分析。劳务输出业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极为复杂,有关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法律适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国际劳务纠纷产生后,各国通常依据国际私法规则处理涉外劳务争议。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跨越国境的劳动力流动迅速增长,调整国际劳务合同的国际公约和区域性公约相继产生,纵观国际立法和实践,解决国际劳务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和实践:1、适用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2、适用有关国际公约,3、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4、适用各国劳动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其中各国劳动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在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纠纷时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部分,论文在分析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形式上,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认为,保护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外派劳务争议的劳动法处理机制;其次,建立我国政府及外派企业的制度保护;最后,进一步简化诉讼程序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第五部分,对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制度提出了建议。第一,应进一步增强政府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作用;第二,在发展普通劳务输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高级劳务输出:第三,以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中心进行立法;第四,立法应与国际劳工公约相衔接;第五,加强国内劳务输出立法,制定专门的劳务输出法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