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MP-2、MMP-9在创伤后创面受“再次刺激”后局部表达的变化
【6h】

MMP-2、MMP-9在创伤后创面受“再次刺激”后局部表达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实验结果

1、 大体观察及皮肤组织的HE病理切片

2、皮肤组织中MMP-9的定量表达

3、 皮肤组织中MMP-2 的定量表达

4、大鼠皮肤组织中MMP-9的定位表达

5、 大鼠皮肤组织中MMP-2的定位表达

讨论

结论

思考与展望

英文缩略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论著: MMP-2、MMP-9在创伤后创面受“再次刺激”后局部表达的变化

附录2 综述二: 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瘢痕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伤后6小时以上的伤口、亚急性或者慢性伤口实施手术,特别是施加一个张力缝合,容易导致线结周围的红肿,甚至组织溶解。既往将之归结于伤口感染,造成病程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出现纠纷。如果是单纯的感染原因,应该容易通过彻底清洗消毒、给予抗生素预防及治疗,但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创伤后伤口局部会聚集大量炎症细胞,分泌大量炎性介质,参与、调控伤口的愈合[1]。一旦伤口及时愈合,这些聚集的炎症细胞也将逐渐消散,归于正常。否则,如果创面迁延,这种细胞聚集的情况也会持续,继续参与创面愈合过程。在此基础上,如果再施加一个刺激,如再次损伤、张力、异物、微生物等,已经积聚于创面局部的炎症细胞可以对续加的上述刺激产生较初次受伤时快而强的反应,我们称之为伤口“高炎症反应”现象。这种“反应”的结果往往造成局部红肿、组织溶解。有研究表明,如果组织中 MMP-2/MMP-9过量表达,会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基底膜,造成组织溶解。本研究基于这一现象的特殊性,对MMP-2、MMP-9在创伤后局部“高炎症反应”中的变化进行实验研究。
  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缝线组(24只)、张力组(24只)、对照组(48只),全部制作背部皮肤全层缺损创伤模型。具体分组:缝线组分别采用不同刺激强度的缝线(4-0无损伤缝线,0号丝线),于伤后第三天缝合创面;张力组分别设计大小不同的创面(0.5cm*4cm,1.5cm*4cm),于伤后第三天采用相同缝线缝合创面;对照组为伤后立即给予缝合,缝线张力因素分别对照缝线组及张力组,刺激因素相同。伤后大鼠放入单笼饲养,背部创面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取材时间于缝合后第2天、第4天,紧贴缝线周边剪下皮肤全层组织,分两份拟做相关检查。皮肤病理切片(HE染色),了解实验组及对照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测定皮肤组织中 MMP-2、MMP-9,了解MMP-2、MMP-9的定量表达;3.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了解皮肤组织中的MMP-2、MMP-9的定位表达。
  结果:⑴大体上观察,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精神偏差,活动迟缓。⑵MMP-2、MMP-9的定量分析(Elisa):与各自对照组相比,缝线组及张力组MMP-2、MMP-9表达明显增高,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组内相比,缝线组中0号丝线组与4-0无损伤缝线组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组组内高张力组与低张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 MMP-2、MMP-9的表达在各时相点有增多趋势,但无差异(P>0.05)。⑶MMP-2、MMP-9的定位分析(免疫组化):正常皮肤组织基本不表达MMP-2、MMP-9,或者仅有少量微弱的表达;创伤后MMP-2主要表达于基底膜、真皮内的成纤维细胞、残留的毛囊细胞周及渗出炎症细胞中,在多形核粒细胞中表达多;MMP-9主要主要分布于胞质中,细胞核少量表达,主要表达于炎症细胞,上皮细胞也有少量表达,部分见于细胞外。⑷皮肤HE切片:实验组皮下血管扩张明显,炎性细胞聚集明显多于对照组,部分切片可见深达肌层。
  结论:对于亚急性创面,再给予异物、张力等刺激,已集聚在创面周围的免疫细胞等表达MMP-2、MMP-9明显增多,表现出“高炎症反应”状态,易导致线结周围红肿,组织溶解,不利于创面愈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