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落石灾害威胁段边坡坡段特征优化设计研究
【6h】

落石灾害威胁段边坡坡段特征优化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落石运动特征及敏感因素研究

1.2.2 落石试验与运动计算

1.2.3 边坡落石被动防治

1.3 研究内容

1.3.1 质量影响下的落石运动特征研究

1.3.2 不同坡角的坡面落石运动特征研究

1.3.3 不同坡面铺装的落石运动特征研究

1.3.4 不同坡型下的落石运动特征研究

1.3.5 落石槽设置

1.4 研究方案

第二章 单坡落石运动特征分析

2.1 影响因素分析

2.1.1 岩块大小

2.1.2 不同高度

2.1.3 不同坡角

2.1.4 不同坡面铺装

2.2 坡型优化设计研究

2.2.1 台阶设置

2.2.2 防护设置

2.2.3 落石槽设置

2.2.4 优化设计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陡-缓-陡复合坡型落石运动特征分析

3.1 质量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3.1.1 (60°~15°~60°)复合坡

3.1.2 (75°~30°~75°)复合坡

3.1.3 (90°~45°~90°)复合坡

3.2 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3.2.1 (60°~15°~60°)不同坡面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3.2.2 (75°~30°~75°)不同坡面铺装落石运动特征

3.2.3 (90°~45°~90°)不同坡面铺装落石运动特征

3.3 坡高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3.4 坡角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3.5 优化设计研究

3.5.1 坡面铺装研究

3.5.2 边坡优化设计

3.5.3 优化设计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缓-陡-缓复合坡型落石运动特征分析

4.1 质量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4.1.1 (25°~60°~25°)复合坡

4.1.2 (35°~75°~35°)复合坡

4.1.3 (45°~90°~45°)复合坡

4.2 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4.2.1 (25°~60°~25°)不同坡面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4.2.2 (35°~75°~35°)不同坡面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4.2.3 (45°~90°~45°)不同坡面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4.3 坡高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4.4 坡角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4.5 优化设计研究

4.5.1 坡面铺装研究

4.5.2 边坡优化设计

4.5.3 优化设计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负地形-缓复合坡落石运动特征

5.1 质量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5.2 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

5.3 优化设计研究

5.3.1 边坡优化设计

5.3.2 优化设计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坡型对落石运动规律的影响研究

6.1 陡-缓-陡复合坡与缓-陡-缓复合坡对比分析

6.1.1 质量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6.1.2 坡高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6.1.3 坡角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6.1.4 铺装对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分析

6.1.5 边坡设计比较

6.2 单坡

6.3 负地形-缓复合坡

6.4 各坡型优化设计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号:51108488)资助下,从影响落石运动特征的因素出发,运用落石计算软件(Rocfall),计算分析不同质量、坡高、坡角、坡面特征、坡段组合等因素影响下的落石运动参数变化情况,找出影响落石运动特征的敏感因子,探求落石运动规律,并为被动防治优化布设提供依据。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通过对不同落石质量、坡高、坡角、坡面铺装、坡段组合等情形下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若其它条件相同:
   (1)质量不同,除落石最大运动动能随落石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外,落石到达终点的平均水平位置、最大弹跳高度、最大运动速度均随质量变化,在各边坡上有所不同。单坡上,落石到达终点的平均水平位置、最大弹跳高度均随质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大运动速度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坡型上,落石到达终点的平均水平位置、最大弹跳高度、最大运动速度随质量的增加无明显规律。
   (2)坡高不同,除缓-陡-缓复合坡型,在(20m-80m)区间,落石终点平均水平位置随坡高的增加而增大,在(80m-100m)区间,落石终点平均水平位置随坡高的增加而减小外,落石到达终点的平均水平运动距离、最大弹跳高度、运动动能、运动速度均随坡高的增高而增大。
   (3)坡角不同,单坡上,落石到达终点的平均水平运动距离,在(45°~55°)区段,随坡角的增大而增大。在(55°~85°)区段,随坡角的增大而减小;落石最大弹跳高度,在(45°~75°)区段,随坡角的增大而增大。在(75°~85°)区段,随坡角的增大而减小;落石最大运动动能、最大运动速度,在(45°~75°)区段,随坡角的增大而增大。在(75°~85°)区段,均随坡角的增大而减小。复合坡上,落石平均终点水平运动距离、最大弹跳高度、运动动能、运动速度均随坡角的增加而增大。
   (4)铺装不同,坡面铺装物的恢复系数越小,落石各运动特征影响越大。在单坡全坡面、陡-缓-陡复合坡的上陡坡面和缓坡面、缓-陡-缓复合坡的缓坡面、负地形-缓复合坡的缓坡面上设置铺装,落石各运动特征均明显减小。针对不同坡型坡面,分别设置灌木、土壤与植被、碎石与少量植被、碎石堆等。并且落石运动特征随上述铺装的影响依次减小。
   (5)坡型,复合坡中,除陡坡坡角接近90。的复合坡型,在缓-陡-缓复合坡型上,落石最大运动动能、最大运动速度均比陡-缓-陡复合坡型上大外,落石在陡-缓-陡复合坡型上的终点平均水平位置、最大弹跳高度、最大运动动能、最大运动速度均比缓-陡-缓复合坡型上大。
   2、不同坡型边坡优化设计
   单坡,直接在坡面设置拦石网防护,落石弹跳高度为0m,拦石网高度设置3.0m即可;或在坡面设置台阶+台阶设置铺装+边坡设置拦石防护;也或者直接在坡脚设置落石槽,落石槽大小为深(1.5m~2m)、宽度(1m~1.5m)区间变化,可有效拦截落石。
   复合坡,复合坡坡角均相对较小情况下,直接在坡面设置铺装物,可有效防治落石;或在坡面设置台阶+台阶设置铺装+边坡设置拦石防护;或在陡-缓-陡复合坡面上,直接在上陡坡与缓坡链接处设置落石槽,落石槽大小为深(0.5m~2.5m)、宽度(1m~2m)区间变化;在缓-陡-缓复合坡面上,或直接在上缓坡面设置落石槽,落石槽大小为深(0.5m~1.5m)、宽度(1m~2m)区间变化。
   负地形-缓复合坡,在缓坡面设置台阶+铺装+拦石防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