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奈保尔《河湾》中的第三空间:从梦想到幻灭
【6h】

论奈保尔《河湾》中的第三空间:从梦想到幻灭

代理获取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V.S. Naipaul and His A Bend in the River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

1.3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1 Literature Review

2.1.1 Related Studies Abroad

2.1.2 Related Studies in China

2.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Chapter 3 The Construction of Naipaul’s Third Space

3.1 The Planned Third Space in A Bend in the River

3.1.1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3.1.2 The Cultural Dimension

3.2 The Ways to Construct the Third Space

3.2.1 From the Westerners’ Prospective

3.2.2 Through the Native Intellectual’s Effort

3.2.3 Through the Local Strongman’s Politics

Chapter 4 The Disillusion of Naipaul’s Third Space

4.1 The Disillusion of Naipaul’s Dream

4.1.1 The Retreated Native Culture

4.1.2 The Deserted New Domain

4.1.3 The Fleeing People

4.1.4 The Dilemma of Cultural Identity

4.2 The Reasons for the Disillusion of Naipaul’s Third Space

Chapter 5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维·苏·奈保尔是后殖民文学领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复杂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让他始终处于东西方文化的混杂地带。特殊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决定了奈保尔的多重文化身份,从而造就了奈保尔特殊的文化视角和敏感的洞察力。因此,奈保尔很多作品都反映了后殖民地人民真实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状况。1979年出版的小说《河湾》是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包含的丰富的政治及文化意义值得研究。
  通过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了奈保尔如何通过创作小说《河湾》为建立这种“霍式”第三空间做出的各种设想,以及他最终如何寓言式地宣布这种构想的失败。文章同时也剖析了这种失败的必然性。
  首先,本文分析了奈保尔如何构建第三空间。这个部分阐明了奈保尔计划在《河湾》中建立的第三空间的特征,即时空特征(历史维度),文化和文化身份特征(文化维度),而这些特征恰好与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的特征相符,从而证明了奈保尔第三空间的理论来源。如果说霍米巴巴是这一思想的创建者,奈保尔则是这种思想的乌托邦式的践行者。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奈保尔如何通过小说中各种人物对河湾的不同态度来探求建设第三空间的方式。其次,本文分析了导致奈保尔第三空间幻灭的主要因素:第三空间的时空条件的特殊性,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和文化认同的模糊性,和因此而必然会导致的文化冲突。最后,通过本文发现要达成不同文化的协调是非常困难的。奈保尔在作品中暗示很难将西方主流文化和后殖民社会的本土文化和谐地融为一体,因此,激烈的文化冲突导致“霍式”第三空间的幻灭。根据霍米巴巴的理论,奈保尔原本希望在自己的文学世界建立这种和谐的第三空间,但他最终却发现第三空间仅仅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概念,现实世界无法轻易达到。于是,他以小说悲剧性的结局宣布了这一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